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页
    有个好家世就是好命,再怎么任性,以后也是伯府当家夫郎。
    不像自己,祖父明明有那么好的机会,却偏偏辞官回乡,还处处限制爹爹,导致爹爹现在还只是个不上不下的工部员外郎。
    商婉君想着母亲走时,叮嘱自己道:“囡囡,若是呆得不自在,就回来罢,都是母亲的错,连累得你也要看人眼色。”
    说道最后,面色凄楚,眼含热泪,又变成了商婉君这个被安慰的人,去劝抚安慰她的人。
    也许,当初父亲就是爱极母亲的柔弱和顺,才不顾祖父反对也要娶母亲。
    可母亲的柔弱不经世事,确实让作为女儿的商婉君从稍微懂事开始,就活得很无力心累。
    她年初就已经十五,明年就及笄了,可是婚事却还没着落,母亲除了担心,似乎也想不到办法。
    祖父又明显选了堂哥作为继承人,完全将爹爹这个嫡长子排除在外,这让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看待作为父亲女儿的自己。
    家里两个哥哥,性子又都随了母亲,担不起事,什么事情都是嫂嫂管着,两个嫂嫂也只在意自己的小家。
    所有的这些都让商婉君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彷徨无助,导致她不得不独自留在杭州,希望能从祖父那里得到些帮助。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她的打算,一个个都在翻阅史书典籍,圣贤文章,打算后天如何驳倒对方。
    姜世武在纸上写了“不该”两字后,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了,抓头挠耳,拄着下巴,想得砚台里的墨水都干了后,还是只有这两字。
    坐在他旁边的姜世云正在奋笔疾书,身旁扔了一堆的费稿,姜世武凑过去问道:“小云,你说林小弟写得怎么样了,要不我们去看看?”
    姜世云斜他一眼,说道:“不去……!二哥你就别想着抄了,京营考试可抄不着,看你到时候怎么办?”
    姜世武哀嚎一声,像个大狗熊一样,趴在桌案上,说道:“要不我就不写了,到时候就你和林小弟一伙儿,跟表哥他们两人辩论吧,要是实在辩不赢,我就上去打他们一顿……!”
    姜世云将手中的手稿,揉成一团,狠狠地扔他头上,警告地瞪他一眼,又执笔沉思,打算重新写。
    第三十六章
    姜世武觉得小弟太小瞧自己了,看看林方旭写得怎么样,又不是一定就要抄他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借鉴的嘛。
    不过现在,姜世武肯定是借鉴不成的,因为林方旭写得比他还少,他好歹写了两字,林方旭都还没下笔呢。
    对于在府学里磨砺了近一年的人来说,那点课后作业,对他来说简直毫无压力,所以,林方旭一早就带着他的两个老伙计出了门。
    和沈茂一同从金华府出发来杭州,过了这么久都忙着自己的事,两人还没有聚过,林方旭打算去紫阳书院看看他。
    林方旭到紫阳书院找到他时,他正在舍房看书,说起来他的书院游学生活,和林方旭差不多,都是先生讲一天课,自己写两天文章,先生阅后,再给些意见批示。
    沈茂见到林方旭自然很高兴,热情地做起了向导,带他参观紫阳书院的各处景致。
    秋天紫阳书院最为别致的景色,怕就是藏书阁前面的百年大银杏树。两人才能合抱的树干直插天际,繁茂的树枝上挂着无数金蝶,秋风拂过,便飞离枝头,在空中翩翩起舞。
    林方旭看着眼前的碧云天,黄叶地,正打算矫情两句,就被不和谐的声音打断。
    “咿……,这不是神童师兄吗?”
    林方旭听到声音后回头,看见沈京捧了两本书,走了过来,还笑着说道:“听说商太傅七十大寿,门庭若市,这是忙完了?神童师兄居然有空来书院游玩?”
    林方旭也笑着道:“商府大宴宾客,我一个借住的人有什么好忙的?倒是大师弟,这新婚燕尔,居然舍得这么快就来杭州?”
    沈茂对自己大哥也是很无语,每次都被东升噎得无言以对,却每次都要来招惹,此时赶忙调和道:“眼看快到午时,东升不如吃了午饭再回去,紫阳书院食堂的吃食,也是出了名的,大哥也一起吧。”
    沈京无所谓道:“走吧,走吧,难得解元郎来一次,总要给些面子。”
    林方旭无语道:“那到要多谢沈兄给面子了。”
    紫阳书院的学生,大多非富即贵,为了满足这些学生挑剔的嘴,书院里请的大厨据说是前朝御厨传人。
    沈京也是做足了面子,点了六个御厨传人的拿手菜,等菜的时候,相互寒暄起来。
    沈茂问林方旭道:“眼看都十月了,东升何时去京城?我和大哥打算年前就出发,东升不如和我们一起。”
    从杭州到京城,如果不想日夜赶路的话,大约要走一个月,林方旭上一世参加会试那次,此时已经带着林冲、林方远两人跟着镖局出发了。
    那么早出发,一来是担心路途遥远,怕遇到什么意外,二来是因为会试期间,京城人多,客栈爆满,去晚了租不到房子。
    沈茂兄弟自然没有这种担心,京中的住处应该都已经派人安排好了,沈茂此时出声邀请,也是有照拂之意。
    林方旭见沈茂说完,沈京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想来也是他的意思,虽感谢两人好意,还是委婉拒绝道:“多谢沈兄好意,只是之前师公已经替小弟做了主,让我十二月初和商师兄、许师兄一起入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