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页
    澹台熠心湖荡漾,也不免对未来更多了几分幻想。
    第82章 秋季围猎
    大约快十月份的时候, 会有一个大型活动, 秋季围猎。
    这个活动就跟现代校园的运动会一样,一年一次,乃是惯例。
    澹台熠说起这个的时候, 眼里也有几分期待, 他对宋普道:“届时孤两位王叔会到场。”
    澹台熠说的便是淮南王和永安王。
    宋普对这两位还挺好奇的,问:“陛下和这两位王叔关系如何?”
    澹台熠孤傲地道:“这两个老家伙一大把年纪了还为老不尊, 孤与他们关系平平。”
    宋普无情地戳穿他, “若如此, 只是围猎,两位王叔怎会千里迢迢赶过来?臣以为他们和陛下关系应当不错吧?”
    澹台熠耳朵动了动, 瞥他, “宋卿倒是王叔先叫上了。”
    宋普捂嘴娇羞笑,“毕竟臣是未来皇后嘛。”
    澹台熠嘴角抽了抽, 道:“宋卿正常些笑。”
    宋普说:“臣是在正常的笑呀。”
    “宋卿以这副姿态面对恭王, 孤倒要可怜恭王了。”澹台熠现在终于懂了宋普的攻心之计有多歹毒, 他吐槽道:“宋卿这般,恭王都未曾想打你?”
    宋普说:“陛下说笑了,恭王怎么敢打我,我是他放在心上的人儿呀~”
    澹台熠:“……”
    澹台熠抚摸自己的胸口, 冷静地想,恭王竟能忍受宋卿这般娇羞作态, 到底是有什么诉求?“恭王未曾碰宋卿吧?”
    宋普自然道:“陛下放心, 臣不会叫他碰臣一个手指头。”
    澹台熠自是信的, 他在宋普有这个计划之时,便叫十二去看着了,他们俩一举一动都在十二监视下,未曾有过肢体接触,只是恭王那表情,当真另人回味无穷,澹台熠虽未亲眼所见,但十二比十三会说话些,将恭王的表情变化一一描述给他,倒是把澹台熠给整乐了。
    这种乐似乎要比直接抽他一顿更来得愉快,因而便放任了宋普去捉弄恭王。
    秋季围猎那日,澹台熠的两位王叔到了。
    按理说,这种坐拥百万大军还功高盖主的王爷,怎么都会让上位者忌惮,但澹台熠仿佛并没有此类情绪,他言语之间对这两位王叔的态度宽和的,像是对待普通长辈一般带着尊敬,又不免有些傲娇的嫌弃,因而在两位王叔上京之时,澹台熠给了他们最高礼仪的接见。
    宋普因为澹台熠的私心,而得以站在澹台熠身边。
    淮南王和永安王都是先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眉眼都能看出来和澹台熠有些相似,不过澹台熠终究像北域大公主较多,因而那么点相似也若有似无,被冲淡了不少。
    这两位都是身量极高的伟岸男人,淮南王所在之地比永安王要湿润些,因而肤色只是小麦色,虽上了年纪,却也难掩那俊朗英气的五官。而永安王所在之地就要严酷了许多,肤色黝黑,面容也要显得苍老几分,不过那从骨子里浸透出来的纯属于男人的冷硬坚韧是不变的,他双眼锐利,像是一把开封的宝剑,只是一个眼风,就能让人膝盖发软。
    他们此次过来其实也不是参加围猎,而是走亲戚的那种性质,还带了各自的家眷和得用的干将,而让宋普惊喜的是,宋凌云竟也跟着永安王过来了。
    宋凌云此次身穿银色铠甲,皮肤黑了些,但还是俊美出尘,又带着军人的冷硬帅气,反而显得更帅了。
    他看见宋普,一直紧绷着的脸色便柔和了许多,对宋普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顿时从一个冷血军人回到了邻家大哥哥。
    不过此时两人都跟着自己老板,都不好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交流,只是这样,似乎也够了。
    两王按宫礼拜见了澹台熠,澹台熠也矜持地恪守了帝王不动声色的风格,按例询问了一番两王的近况,才开始布宴。
    而这次太后倒是出场了。
    宋普第一次见到太后,只一眼,眼里就难免流露出惊艳之色,这种变化被澹台熠看在眼里,他金眸微眯,冷冷地扫了宋普一眼,然而宋普并没有接受到他这个眼色,反而又多看了几眼太后。
    说是太后,其实看起来就是很年轻的小姐姐,说她二十岁都还是她的妆容偏浓,遮掩了那眉眼的清透秀致,她的眼睛和恭王如出一辙,都是琥珀色,五官深邃,皮肤雪白,又一身华丽耀眼的宫装,发间彩凤珠玉点缀,更显得她绝美无双。
    不过太后看起来大病未愈,一直掩嘴轻轻地咳嗽,又似乎是宋普的眼神惊扰到她,她掀起眼皮朝他看过来,见了他,对他礼貌一笑,端的是绝代风华。
    宋普这时候倒是不好意思了,收回视线,余光里略过澹台熠时,顿了一下,朝他看去,果然见他冷冷地盯着他看。
    宋普:“……”
    他有些尴尬,更有说不出来的心虚,他移开了目光,低头猛喝自己手里的酒。
    那边永安王已经和澹台熠聊了起来。
    永安王道:“陛下如今也二十有一,臣听说选秀之后,后宫至今后位乃至妃位空悬,陛下这究竟是何意?”
    也是永安王,澹台熠才耐得住性子与他说话,“王叔也要同朝堂那些臣子一般劝孤纳妃立后么?”
    永安王叹气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先帝在你这般大时,你都三岁了,就算不效仿先帝,陛下也得纳妃,以稳臣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