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旋转桌子,今天这顿饭局算是结局了。吃完饭,魏拾遗和王助教一起离开,他好奇的问那个老先生是谁。
虽说今天没有做什么,以后或许也不会做什么,但是今天的老先生却让他很是好奇。
王助教说道:“他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新招入京的翰林学士王学士。但王先生并不是第一次入京,在几年前他就在京中当值,后因为守孝离开汴梁,这次官家招他回来,怕是会有大动作。”王助教的神情有些担忧。
“你以后见到他,叫他王老先生就行了,其他的并不用太过于在意。老先生的脾性虽然怪异,但为人还是比较好相处的。”
王助教在那里嘱咐魏拾遗,结果等他说完却没有听到魏拾遗的回应,他侧头看去,就见到魏拾遗微张着嘴,一脸怔愣。
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课本上只能看到的王安石,做了北宋很是重大变法的王安石?
魏拾遗懵了,他觉得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捋一捋气。
告别了王助教,魏拾遗一个人恍惚的回了医馆,他的脑子里尽是王助教说的那话,那位老先生就是王安石?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虽说之前收集信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时代有王安石和苏轼,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很令人震惊。
他可是和王安石一起吃了饭,还和王安石走了那么长的一条路,这真是……
等等,魏拾遗突然拍桌站了起来,他想起了一些东西。
变法……
王安石变法……
他好像知道北宋灭亡的一些原因了。
第54章 054 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 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一场巨大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充实了政府财政, 提高了国防力量, 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 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 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不仅如此,因为利益被触及,朝廷中的大臣也发对王安石变法。于是朝廷之中形成了两派, 一派为新派, 即改革派, 另一派就是旧派,即保守派。
宋神宗是想要改革的,否则也不会把王安石召回来。当时的大宋虽然表面欣欣向荣,但其实内里早就已经危如垒卵——繁重的财政支出让国库长期空虚,腐败的官僚体制成了甩不掉的负担,还有永远打不赢的军队。
宋神宗觉得只有改革才能救国,才能挽救大宋的颓态。即使人民和官员都在反对, 他也仍旧坚持改革,甚至还将王安石提拔为宰相。
但是, 由于缺乏完善的准备以及执行的不当,变法之路越走越难, 而到了后期,在王安石最需要靠山的时候宋神宗却开始怀疑变法是否是正确的,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就导致变法失败。
由此可见,要想变法成功,除了实施得当,还得看当时掌权者的支持,而缺乏坚毅精神的宋神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变法的副作用远不止于此。尽管变法已经宣告失败,但是由此带来的新旧党争,却一直持续到神宗去世以后的很多年里。群臣的新旧之争,除了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之外,也为日后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所以说,北宋会灭亡,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征兆。
魏拾遗曾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对王安石的评价,有人说他是一代妖相,也有人说他是先进者。
在后世看来,王安石的举措是对的,毕竟想要拯救一个出现颓势的王朝,只能进行改革,可是他失败了,于是就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不过王安石变法成功了,北宋就能摆脱灭亡的结果吗?
魏拾遗以前没有想起来,他只是从军事上分析,觉得是战斗力不够。但遇到王安石,他脑子里那迷迷糊糊的东西即刻变得清晰了起来。
一个王朝的覆灭绝对不可能是因为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由于很多原因重叠在一起导致的,北宋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只是只进行了一部分,那一部分只改变了北宋贫困的局面,‘积弱’那一块儿却还没有涉及。
魏拾遗也不记得王安石变法里的‘法’具体有哪些,是不是只有对财政上的改革,而没有对军队上的改革,但是他知道,如果只改革财政,放任军队,北宋覆灭的结局仍旧不会改变。
北宋的军队太多,军队里的体制有很大的问题。北宋预防武人造.反的体制就已经抑制了军队变得强大,军队的建立不是以进攻,而是以防御建立的,这样的体制,怎么能发挥出军队本来的力量。
北宋变得富有了,人民变得富有了,绝对不能改变军队弱小的局面,说不定还会引来更多的敌人。北宋现在看起来安乐祥和,很大的原因是北宋向西夏,辽国缴纳岁币的原因,北宋富有了,那些国家会更加肆无忌惮,得寸进尺的索要财物。
似乎在变法期间,年轻气盛的也曾宋神宗任用名将收复失地,并驻军于此,那一次是否成功魏拾遗不记得了,他记得是北宋和西夏开战,但现实却狠狠的打了宋神宗的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