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孤夜(三)
    三年前,庆州,玉临镇。
    “不……我的儿……呜呜呜呜呜……娘在这儿呀,你睁开眼睛呀……我的儿……你走了叫我们怎么活?”
    一间破旧的老宅前,一位衣着粗朴的妇人正趴在一顶新棺上嚎啕大哭,棺木里是她离家四年的儿子——傅丹青。数日之前,傅家接到画院的来信,说傅丹青自尽而亡。傅赵氏始终不肯相信,直到刚才亲眼见到棺木中儿子冰凉的尸首,傅赵氏直接晕了过去。醒来之后,怔了几个时辰,直到女儿哭着喊了一声“哥”,她的眼泪便如决堤的江水一般,滚滚不绝地流了下来。哭声之凄厉,令周围人不忍闻。
    “三嫂……节哀呀,子莲命苦。眼下,入土为安要紧呀。”围观的劝慰道。
    而傅赵氏此刻却更加哀戚:儿子死了。但自己做母亲的,可能连一场像样的丧事都没法办成。她的目光望向老宅的门匾——“傅宅”两字是如此的破旧不堪、摇摇欲坠,一如今夜凉秋。
    说起傅家,玉临镇原是无人不知的。
    傅家老太爷,原本在京城当官,卸职后举家来到山清水秀的玉临定居,也是一方大户,却无奈人丁稀薄,三代单传,到了傅丹青父亲傅彦邦这一辈,更是染上了痨病,未满四十岁便去了。剩下傅赵氏和一双儿女。原本富庶的家境也因为经年累月的医药费而只余空壳,最值钱的也就是这栋祖上留下的宅子了。
    好在傅赵氏的儿子争气,继承了祖上文脉,小小年纪便习得一手好画艺。又逢当今天子新设画院,广纳画师,魁首更是能身居庙堂,官至五品。傅丹青十六岁时,傅赵氏卖了家中仅剩的几亩田地,凑齐了上京的盘缠。
    她还记得丹青上京那一天,他用稚嫩的双手擦去她眼角的泪水。
    “娘,您别担心,傅家有我。”
    傅赵氏守着这句话,等了整整三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儿子命殒京城的消息?怎么能够接受?
    “呜呜呜……我的儿啊……”傅赵氏已是哭得喘不过气来。
    “娘……”一双小手搭在她的肩头,傅赵氏抬头一看,是女儿丹砂。她心中悲意更甚,抱紧女儿,泣道:“咱们娘儿俩可怎么活……”
    ……
    一滴水珠落入水面,漾起的涟漪拉回了丹砂的思绪。她拭了拭眼角,擦去泪珠。
    说起来,哥哥离家时,自己才九岁,记忆中的哥哥经常锁着眉头,但一见到她,狭长的眼睛便漾起温柔的微笑。
    哥哥的死打碎了全家的希望,娘亲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想起她花白的头发,因为日夜流泪而干涸的双眼,丹砂紧紧地握住了拳头——哥哥的死,或许没有这么简单。
    时间回到三年前……哥哥下葬后的几日,丹砂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封还没有寄出的家书和一枚荷包。荷包显然是出自女子的精细手艺,上面绣着一株双生莲花,丹砂觉得眼熟,才想起来那日为哥哥整理遗容时,曾在他的胸口看到过一样的纹身。当时她还好奇——素来冷傲自洁的哥哥何时也随了这绣臂纹身的潮流?家书中的内容更是让丹砂隐隐不安。冥冥之中,她觉得哥哥的死一定另有原因。
    而这荷包的主人,或许会知道一些东西。
    要找到哥哥的死因,必定要去瑞和画院。丹砂下定决心,苦练画艺,一年之前,终于通过了乡里的选拔,为瑞和画院录取。她换上男装,给母亲留了一封信,孤身一人来到京都,化名赵子砂。傅赵氏心中担忧却无可奈何,只得再请出傅老太爷的一点薄面,委托远亲蒋家多加照顾。
    一晃眼,一年过去。丹砂也曾向画院中人打听过哥哥的事情,但他们不是回避,就是说不认识。为了避免引来怀疑,丹砂只得不再打听。手中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个双生莲花荷包,说来也巧,前阵子,她意外发现这荷包里所塞的香料中竟有一味珍贵的黑麝香。——据药铺大夫说,此物最常见于欢场女子。丹砂如闻钟鸣,目光旋即锁定在京城的几家妓院之中。
    身为画师,白天出入青楼自是不便。这才有了夜晚的一幕。
    想到这里,丹砂揉了揉太阳穴——京城这么多家妓院,要找这个荷包的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何况……她真的要时不时地欣赏一番“春宫密卷”吗?
    丹砂叹了一口气,把头埋进了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