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7页
    对于这等薄情的帝王来说,恩惠这种东西算什么呢?就算有恩,也得藏在心里,永远不要说出口,哪里能挟恩图报呢?毕竟,这等拥立之功,还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皇帝耐心没了,那么,就是你倒霉的时候了。
    可以说,陈皇后如今看着风光,实际上根本就是如履薄冰,也亏得如今皇帝只有刘衍一个儿子,要是还有其他皇子的话,只怕陈皇后和皇长子的地位立马就要受到影响。
    只是,作为一个奴婢,一个宦官,李嘉对舒云的困境半点办法也没有,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帮着舒云管理好椒房殿,照顾好皇长子,让舒云没有后顾之忧。
    李嘉的忠诚,舒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只是目前为止,舒云也没什么额外能让李嘉去做的,刘衍如今已经会说话,会走路了,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早慧,太皇太后担心刘衍太过聪慧,遭了老天爷的忌讳,因此,干脆给刘衍取了个小名,叫做去疾。宫里头几个主子,也都是叫刘衍这个小名,舒云也是如此。
    舒云教导过的孩子太多了,聪明的孩子也有好几个,只是这会儿呢,弄什么史书教导孩子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那些所谓的历史还都是后来的事情呢,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如今正统的史书就差不多一本《春秋》,还有好几个版本,舒云干脆也懒得纠结版本的问题了,直接选了《春秋》里头的一些故事,讲给去疾听。
    小孩子再早慧,这些其实也是听不懂的,自个坐在那里玩着积木和铃铛,舒云也照旧在他耳边读着,他虽说看起来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但是你要是住口不说了,他还得跟你急!
    舒云讲了两个小故事之后,李嘉就识趣地过来,开始给去疾念起了《仓颉篇》,这也是汉朝这会儿的启蒙书籍,去疾也不嫌弃,一边玩玩具,一边在那里听着。
    椒房殿这边的生活显得平静无波,而刘彻那里,对于历法的重修工作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收尾的阶段,这也让刘彻长松了一口气。刘彻这一次搞出来的历法,其实就是后来人虽说的农历了,这个时候叫做太初历,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差不多三十天,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指引百姓进行农业活动的二十四节气,如今都算是搞出来了,仅此一项,已经是功莫大焉,再三验算无误之后,刘彻直接下令少府刊印新的历法,不再以十月为岁首,而是改成了正月,整个大汉,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刘彻也顺势直接将年号改成了太初。
    舒云对于这个时代人的数学水平是真的比较服气的,在这个缺乏相应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就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然后就是对于星象的观测,通过繁复的计算,竟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浩大的功臣。舒云自个当初就是学数学出身的,老实说,让她使用如今这个时代的那些算法,来搞这么复杂的计算,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这个缘故,舒云难免起了点跟那些数学大家们交流的心思,这个时候,如今最出众的数学家应该就是司马谈这个太史令了,汉代的太史令是要兼职观星的,其实在司马谈之前,大汉最厉害的数学家应该是张苍,这位当年在秦朝的时候就做过官,文帝的时候做过丞相,几乎是做丞相任期最长的一个,可惜的是,这一位并没有得到与他的功绩想对应的待遇,如今能记得他的人也已经不多了。
    舒云之前没关注过这个时代的数学水平,这会儿干脆叫李嘉去石渠阁那边,将张苍当年留下来的那些资料送一份到椒房殿来,她觉得自己需要研究一下,然后呢,看看如何跟这个时代的那些数学学者搭上关系。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就算是想要攀科技树,也得从数学着手,偏偏,这个时代,数学并不是很受重视,法家的官员还好,会通晓一定的数学知识,其他学派的官员,在数学上头的水平,虽说不至于惨不忍睹,大概也就是非常普通的水平。
    舒云想要在这个时代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工业体系,光是靠着墨家剩下来的大猫小猫两三只,那是绝对不够的,她需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而数学呢,绝对是基石。
    之前的时候,舒云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方面的变革,是因为那个时候,数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复杂一点的,那就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而且想要沿着那一条路走下去,对于天分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只能依靠大范围的启蒙教育,才能够将那些在这方面具备一定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而不是像是如今这样,教育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即便是那些小地主家,也没有足够的资产送家中的一个儿子去读书。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所谓寒门,起码也是中等地主之家出身,而如果读书不能出头的话,可能就会因此穷困潦倒,乃至破产。像是那位朱买臣,为什么会被妻子抛弃呢,就是因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放在读书上,偏偏一直没有成效,连给人做食客都没人要,谁乐意一直在这种看不到希望的境地下坚持呢!
    即便是如今造纸术已经开始慢慢成熟起来,印刷术也取代了手抄和竹刻,书本的价格降低了许多,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读书依旧是一件比较昂贵的事情。尤其,这个时代,新事物的传播速度也是很慢的,如今关中这边倒是许多人都知道了纸的好处,但是往关东,往其他地方去呢?也就是那些诸侯王,还有列侯大商人,或者是一些相对消息比较灵通的学者,才知道纸的存在,有一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纸。而他们只会将这些自个私藏起来。之前太皇太后说要收集天下书籍,刊印成册,目前来说,响应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宁可花大价钱托人从少府购买一些纸张,然后回来将自家家传的那些典籍抄录下来。至于消息更加闭塞的地方,至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