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页
    是啊,他已经死了。
    鬼子进了城,见人就杀,进了他们学校,要杀他的学生。
    他怎么可以让他们杀他的学生。
    那些都是小娃娃,乖巧懂事,认真努力。
    他努力拦着,他抱住一个鬼子的腿,拼了命的去拦着他。
    之后,他的头一疼,就没有了知觉。
    马校长摸了摸自己的头,好像在那里摸到了一个空洞洞的大洞。
    他转过身,看向段青恩,我死了。rdquo;
    是,您死了。rdquo;
    我带您看看以后的学校吧?rdquo;
    段青恩上前,轻轻拉住了他的手,带着他走近了一个光圈。
    那里,露出了一个课堂来,老师站在上面将着题,下面的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面色白净,仰着脸看向黑板。
    舒缓的下课铃声响起,站在讲台上的年轻老师回过身,一边收拾自己的课本,一边道:
    好,下课了,下节课体育老师生病了,换成我的课,记得别去操场啊,下节课我们讲一下上次考的卷子,课代表一会上来把卷子发下去。rdquo;
    一个学生喊了一声:
    起立!rdquo;
    整个教室的学生都猛地站了起来,稚嫩的声音清脆整齐:
    老师再见――rdquo;
    这些声音仿佛都伴随着无限的希望,落入到了他耳中,让他觉得,孩子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最让人安心的声音。
    无数的鲜花中,门缓缓打开,老人站在门前,一边走进去,一边望着那些孩子们,露出了一个慈爱的笑。
    即使这些孩子不是他的学生,他也愿意爱护他们,保护他们。
    他满足的笑着回应他们:
    好孩子。rdquo;
    再见,你们也再见。rdquo;
    第40章 民国(完)
    段青恩回身,看到的依旧是一片残砖断瓦。
    不同的是,这次是真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站在路边,略微等了等就等到了一辆黄包车往这边过来,招招手,就停在了他面前。
    先生要到哪里去?rdquo;
    段青恩提着自己的箱子坐了上去:军医院。rdquo;
    军医院已经完全陷入到了忙碌之中,正大门还好,正有人看管着那里,如果有带着病人想要来注射青霉素的人过来,看守大门的人就指路侧门。
    他们一个个都是段青恩从大佬们那请来的,专门为了防止某国间谍和有人蓄意闯进来,身上穿着军服,一身凌厉军人的气质,光是看着就能让普通平民远远的避开,因此大门口这里几乎可以说是十分清净了。
    反观侧门,因为有了段青恩的授权,这些普通百姓轻易地涌了进来,一些医护人员穿着白大褂在混乱中有条不紊的记录着。
    一个年轻医生正收下一个小病人,在纸上写着字:
    肺炎,安排到301病房,家属没有探视权。rdquo;
    带着孩子来的家属顿时愣了,没有、没有探视权的意思是说不让我们看着孩子吗?rdquo;
    是的。rdquo;
    年轻医生说这番话已经太多次了,但依旧态度很好的重复了一遍:我们是军医院,能够腾出病房来给这些病人已经很不错了,不可能再放权给家属,如果您介意的话,可以把病人带走,我们已经给他注射了药剂,您现在带走他大部分情况下会好,还有小部分的意外情况发生,在医院的话,我们医院的人会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些意外并且开始抢救,而且我们也会提供食物给病人。rdquo;
    不是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孩子看作换食物用的工具,这对夫妻眼泪朦胧的思考了几秒,依依不舍的将自己的孩子交到了一旁站着的护士手中。
    那,我们娃儿就交给你们了,他什么时候能出院啊?rdquo;
    病情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出院,你们可以每天早晨五点等在医院门口,我们会贴出已经能带走的病人名单。rdquo;
    诶、诶,谢谢您。rdquo;
    这对夫妻依依不舍的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抱进去了,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
    将自己的孩子交到别人手中自然是不舍得,但跟着他们,这孩子也没人照顾,又吃不饱,还不如留在医院里。
    好歹,他能活下来。
    比起他们的不舍,一些人也是抱着孩子来的,却问都没问一句什么时候接孩子,拿了米粮钱财就走,看那模样,是直接默认孩子死在医院了。
    这样的态度让医护人员气愤,但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年头,大人都活不下来了,更何况要养活一个小孩子。
    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五六岁或者更小,这么大的年纪已经能走路了,但还是干不了活,又每天要吃东西,他们的父母觉得养不起了,直接将孩子抱到河边溺死也不是没有的事。
    段青恩下了黄包车走到这边来就见着他们一脸愤愤,上前问了两句,知道缘由之后无奈笑笑,倒是没有生气。
    孩子先留在医院住着,每天早上贴出名单的时候顺带告诉他们,如果未成年人在贴出名单十五天内没有人来接的话,我们就把他们当做孤儿,向政府申报孤儿名单。rdquo;
    孤儿名单也是段青恩提出的一个新玩意。
    一开始是因为抚孤院的孩子吃饱穿暖,还能去工厂工作,一些人家就起了歪心思,故意把自己的孩子丢到抚孤院门口,等到孩子去了工厂了,再闹上门来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