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翁主不过是不想多管闲事,一个宫婢想不开,自尽罢了。
被田蚡害死满门的家族,莫非还少?
皇长女有恙,卫美人不但没有被安抚,还被变相禁足,可见已经恩宠不再了。
再一联想当时文锦翁主所发生的事,恐怕是跟卫美人有脱不了的干系。
皇宫之中,朝堂之上,发生了任何事,都不可从表面上来看。
只要稍微神智清楚的,便知晓此事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一个商女出身的女郎,虽然不知为何被太皇太后封为翁主,但只要不蠢,就不会妄自对汉宫中事妄言。
太皇太后看中的女郎,如果蠢成这样,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而那个宫婢撞下来的时机,皇长女出现的时候也太过凑巧了。
虽然卫美人已经直接被牵扯进此事,便显得此事应该不是她所为。而且皇长女是她的亲生女儿,害得自己的女儿如此,不是一个母亲能做得出来的事。
但如果卫美人反其道而行之了?
此事若引得天子猜忌文锦翁主,这么一桩粗糙不讲究的事,得益者便是卫美人。
毕竟陈皇后与天子成婚日久,从无所出,而卫美人可是已经有了两位帝姬。
万一天子的第一位皇子,就出自卫美人呢?
那对于卫氏一门,就将是数代的荣华富贵。
苏碧曦在汉宫中住了足足半旬,方才回到自己的府邸。
她一回府,长安权贵的帖子便纷至沓来,邀请她赴宴的人已然要把卓府的门槛都踏平了。
馆陶大长公主在其后正式摆宴,正式认下了苏碧曦这个义女。
苏碧曦以太皇太后有恙,自己要为其祈福为由,在其后并未接任何人的帖子,深居简出,只时常往来于馆陶大长公主府中,或者去长乐宫陪伴太皇太后。
长安诸人皆称道文锦翁主仁孝。
时节变换,日暮苍山,北风卷地,严冬已至。
刘彻为了给重病的太皇太后祈福,封赏了俘虏的闽越王,批复了唐蒙及司马相如的上书,只是并未作出发落,仍将闽越王留在长安,并未赐予唐蒙二人行事之权。
丞相许昌得了太皇太后之令,不欲与刘彻再有嫌隙,便也搁置了此事,只待太皇太后之后的旨意。
他再也没有等到窦氏关于西南夷的旨意。
这位平民出身,后被立为文帝皇后,后权倾天下的太皇太后,于建元六年薨逝于长信殿。刘彻遵太皇太后遗愿,将之与文皇帝合葬于霸陵。
太皇太后遗诏,将东宫所有财帛奴婢,窦氏一门皆托付于大长公主刘嫖。
天子遵孝道,群臣力劝,仍然执意为太皇太后守孝一年,期间汉宫内不再饮宴奏乐,民间乃禁一月即可。
作为太皇太后名义上的外孙女,苏碧曦自是在翁主府邸与卓府都挂上了白幡,自己也穿上了素服,闭门谢客。
太皇太后的丧礼刚过了没几日,苏碧曦正在府中听翁主府长史桑弘羊说道翁主府这一月的账目,便见汉宫常侍中黄明奇时常使唤的一个小黄门急奔而来,满头大汗地求见文锦翁主。
第144章
如今的文锦翁主,名下的商队已经多达五百余人,再加上其他的茶楼,食肆,酒楼等的人,已然是将近千人。
苏碧曦的商队主要分为三支,一支前往西域,一支西南夷,一支前往东北。
卓氏作为皇商,负责为汉宫进上蜀茶,同样在从蜀地到长安的各地开设了茶楼食肆,贩卖茶叶茶食,各式新奇的点心吃食,早已是中原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了。
卓王孙见卓氏被封为皇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由着卓文华做主,自己在蜀中打点一应买地雇人种茶事宜。
最开始的时候,苏碧曦嘱咐卓文华在新的一批贡茶送来时,敲锣打鼓,用纯金的盒子储藏最好的一些茶叶,浩浩荡荡的一只队伍,把整只送茶队伍装点得声势浩大。沿路有地方官的护送,百姓挤满了路过的官道,抢着看热闹。
等卓氏商队到了长安,刘彻再在宫宴上引用蜀茶,把新到的蜀茶赐给宗室权贵,使得茶叶这一让长安从不识得的东西,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行下效,价格低廉的茶叶也在平民之中流行开来。
等到茶叶运送已经成为常例,卓氏便主动跟地方官商议,要修建一条更适合商队行走的驰道。
早在秦朝的时候,中原其实已经修筑了一些直道。
只是年深日久,再加上战乱,很多都已经废弃不用。
而一条通畅便捷的驰道,对于一个国家的用处,尤其是对于一个即将进行重大战事的王朝,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卓氏现下主动要承担造桥铺路的善举,又透露了是长安的示下,拿出了朝廷的委任,再加上卓氏的各路打点,一路的地方官大开方便之门。
卓氏乃是汉室钦封的皇商,卓氏女更是太皇太后敕封的翁主。
有太皇太后跟天子作为后盾,他们上赶着巴结还来不及了。
卓氏能够成为蜀地的大商人,个中关节自是清楚的,现下又有了皇商和朝廷撑腰,自是放开了手脚。
各地的一些富人官吏还纷纷要捐纳财帛,参与到驰道的修筑。
苏碧曦吩咐管事在每地修建的驰道上建造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捐赠财帛物品富商官吏的名字,连同他们捐赠的财帛及物品都一一标示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