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页
    窦婴将圣旨放回锦盒之中,呈上给王太后,此乃先帝驾崩前亲自写给卑臣的遗诏,有先帝印信。太后陪伴先帝多年,自是清楚先帝笔迹,当知此物为何。rdquo;
    王太后迫不及待地从窦婴手中接过了锦盒,田蚡也凑过来,帮着王太后打开布帛。
    王太后双手颤抖地一点一点地看完遗诏,竟是跌坐在了坐席上,呆愣地看着眼前的窦婴。
    苏碧曦跟刘彻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都没有看见一丝喜意。
    先帝亲自留给窦婴的遗诏,便是他们准备的底牌。
    事情真得到了这一步,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他们本不打算真得拿出遗诏,就能够让王太后退让。
    而一旦将遗诏拿出,事情就真得没有转圜的余地,也会将魏其侯彻底暴露在王氏的面前。
    他们请魏其侯来,是要以刘彻的表叔父身份,作为长辈,来压制王太后的。
    遗诏,实在是最后的打算。
    当初苏碧曦将遗诏之事告知刘彻时,刘彻的诧异不下于此时的王太后。
    他守着自己的阿翁驾崩,从未知晓还有这么一封圣旨。
    之后苏碧曦陪着刘彻,亲自去尚书房查阅了历来的圣旨目录,以及遗诏副本。
    亲手拿着圣旨副本,刘彻方相信还有这样一封遗诏。
    阿翁临去之前,不仅强撑着给他行冠礼,竟然还担心他被阿母胁迫,给叔父留下了这么一封遗诏,就是为了护着他。
    护卫子彻。
    在阿翁的心里,自己就是他的孩子,是他即便离世也不能放心的人。
    今时今日,阿母真得跟他走到了这一步,阿翁给他的退路,让他可以成功解决这场僵局。
    他是不会对姐姐们做什么,也不能对阿母做什么,可是阿翁可以,持着阿翁留下遗诏的叔父可以。
    这对于刘彻来说是退路的遗诏,对于王太后来说,不啻于一道催命符。
    她服侍了先帝二十几年,替他生下了四个孩子,亲手把自己的二女送到了匈奴和亲。
    二女现在还在匈奴生不如死!
    刘家人果然都是负心薄幸之徒,心里只有家国天下,死了都还要惦记着算计她。
    诸吕之祸,呵呵,这也太看得起她王娡了,她如何敢跟开国吕后相提并论,还没有这道遗诏,就被刘彻逼得走投无路了。
    她对于刘家人来说,即便是做了他们一辈子媳妇,也是一个外人,是到死了也要防着的外人。
    临机决断,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不就是直接了结了她吗?
    有了这封遗诏,即便是窦婴杀了她,天下人恐怕都会说一句杀得好,终于不再有第二个吕后了。
    而刘彻,终于可以不用再背着不孝的名声,为天下人唾骂,为后世所不耻。
    自己的儿子终归是长大了,不再需要自己护着了,反倒是想着如何对付自己的阿母了。
    王太后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惊惧和绝望,瞬间便像老了十岁不止,脸色灰败地开口,今日这场戏也唱得够了,我也明白陛下的意思了。我倦了,你们都走吧。rdquo;
    刘彻有这封遗诏在手,她已经不能再做任何事情了。
    hellip;hellip;
    一场风波,在大部分人都不知晓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平息了。
    年节即将到来,即便是在太皇太后丧期,皇室也有固定的祭祀礼仪,宴会规程。
    刘彻在年节之前,被陈阿娇请到椒房殿商量年节之事。
    陈阿娇巧笑嫣然,花费所有心思让刘彻开心,便说搜罗了一个民间很是风传的民谣,给刘彻解闷。
    刘彻无可无不可地应了,便听陈阿娇令使女念道: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hellip;hellip;rdquo;
    正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凤求凰》。
    第153章
    自王太后放权之后,汉宫的宫权事实上一直掌握在刘彻的心腹手里。只是陈阿娇作为皇后,自来就管着一些宫里的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典礼,祭祀之类并不触及核心的边角,刘彻便没有多言。
    过年乃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日子,朝廷百官,皇亲国戚,宗室命妇都是需要进宫来朝贺献礼的。皇帝皇后也有一些祭祀仪式需要主持,陈阿娇把刘彻请来也是往年都有的事情。
    商议完了正事,陈阿娇随口提了一些趣事,随即便安排了这一出戏。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当年卓文君便是听了司马相如弹了这首曲子,便中夜相从,私奔而出。
    这首《凤求凰》,实在是他们的定情之曲了。
    这首曲子早已传扬开来,刘彻也早就听过。
    没有一个郎君,可以对自己心慕之人曾嫁过的丈夫无动于衷。
    刘彻就更是了。
    只是君儿与司马相如早已和离,还是司马相如不义在先,君儿又对自己一片真心,为自己思虑良多。
    且不知为何,他已有皇后妃嫔,总觉得有些对不起君儿。
    在跟君儿两情相悦之后,他便不再亲近后宫,几乎日日都到离皇城边上的翁主府,与君儿是寻常夫妻一般。
    刘氏经营汉宫几十载,不知挖了多少的密道,却不想被他用在了这里。
    太皇太后薨逝后不久,他便下令各地举孝廉。郡国百姓多者则举多人,少则举少人。凡是没有推举的郡县,其君侯皆要降爵议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