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早几日就发现了,赵云虽然武力勇猛,行事颇有章法,但兄弟俩拿主意的,却是病弱的哥哥赵丰,不过他并不关心这个,在知道赵丰厨艺颇佳之后,他对给赵丰治病更加尽心尽力了。
天气逐渐转凉,颍川街上的百姓也很快换上的棉衣,郭嘉畏寒,可他是个死要面子的,就是家里烧三个炉子,也不愿意多穿一件棉衣,论任性,绝对颍川第一。
阿琛,你说为兄之前,先看看自己身上穿了多少,为兄看了,都觉得冷!嘉某人振振有词。
谭昭心想你我能一样嘛,习武之人寒暑不侵,他就是只穿一件衣服,手脚也是暖的:我穿了,兄长便穿吗
那是不可能的。
望向隔壁的赵丰,谭昭第无数次开始怀疑人生。
诶,外头好像有声音,去瞧瞧,是不是荀文若来了郭嘉虽然足不出户,但他结交朋友却没有落下,他平均三天就能收到一封来自朋友们的信件,早几日他收到荀彧的信,信中言及他要往长安走一遭,届时路过颍川,会来与好友一见。
兄长为何不自己亲去
郭嘉抱着火炉振振有词:外头太冷了,不想动。
第320章 惯看秋月春风(四)
这年头,通信是极其不方便的,郭嘉收到荀彧那封信的时候,荀彧其实已经走在半道上了。这会儿交通也不甚发达,故而他比信足足晚到了五日。
与郭家这小破世家相比,颍川荀家自然算得上庞然大物,荀彧作为新一代的翘楚之一,气度风华少有人及,即便谭昭这么多世界来见过无数的风流人儿,也不得不赞叹荀彧这一身风骨。
几年不见,阿琛竟也长这般大了。荀彧见到郭琛也是一愣,才几年未见,曾经只到他腰间的孩子就长成了挺拔的少年郎,大抵是长开了,眉宇间还有几分好友的模样。
荀先生里边请。
郭嘉对于好友到访,自然是开心的,他嘴上虽然说冷不想动,但身体总是诚实许多,他已迎了出来:文若看着,很是清减了许多。
荀彧一笑,很有几分洒脱的味道:不比奉孝自在,瞧着是圆润了不少。
你肯定是看错了,文若我再给你一次机会。
荀彧就笑了,连带旁边一直忍笑的谭昭也别过头笑了起来。
喂然后郭嘉自己也没忍住,笑了起来。
朋友相见,自是欢喜,谭昭送了酒食进去便去看赵丰了,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换个方子吃吃了。
这酒味道果然清冽甘甜,志才果然未欺我!
郭嘉小口抿着,心情也实在不错:你在信中提及要往长安,如今长安,可不是个好地方啊。
两人其实算是前段时间刚见过,早半年前荀彧在袁本初那里任职,两人在冀州见过,如果袁绍能容忍,或许两人还能做同僚,只可惜没有如果。郭嘉离开后,荀彧也很快离开了如日中天的袁绍,投入了曹孟德的麾下。
戏志才也是因为荀彧的举荐,才往兖州而去的。
提到这个,荀彧也放下了酒杯:公达在长安,被董卓下狱了。
什么郭嘉也忍不住大惊。
荀攸是荀彧的大侄子,他父母早逝,一向与荀彧亲近,否则荀彧也不可能为了他离开兖州往长安捞人:消息送到我这儿时,已经过去月旬,他与人筹谋刺董之事败露,他应是没直接参与,董卓拿不定他的身份,故而迟迟未作决断。
但情况依然不甚明朗,董卓此人心狠手辣,疑心病也很重,即便是对义子吕布,也少有信任,他如今事情太多记不起此事,但若等他想起来,恐怕一死是逃不过的。
郭嘉闻言陷入了沉思,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案几,他在思考荀彧此行长安的目的,他与荀彧确实是好友,但身在乱世,各为其主,荀彧如今替曹公办事,他少不得就要多思两分:文若,你想让我与你同去长安
荀彧没说话,但显然已是承认。
郭嘉自傲,但并不妄自尊大,他自负才学,但如今他声名不显:文若,你知道此时并不是举荐我的好机会。
我知道。荀彧一叹,在袁公时,他期盼主公能重用他,可袁公手下能人众多,河北豪强各个不必荀家差,等他到了曹公处,他立刻被重用,却是苦于手下无人,我并未打算强求于你。
说白了,荀彧此去长安,一为了捞人,二为了挖点墙脚,三是去瞧瞧如今长安内部势力如何。
这天寒地冻的,郭嘉其实不太想出门,但好友都上门来请了,他最后还是点头了。
谭昭是晚间时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兄长你确定
郭嘉十分确定地点头:我与文若一同去,你且安心在家等我便是。
那可不行,兄长要去也行,须得带上我。
谭昭原以为自己要费一番口舌才能将人说服,谁知道郭嘉才想了一想,便点了头:可以。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也好督促弟弟读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