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他们的国家,只有最受父皇信任的皇子才可以学习小太子从小就学的这些,更别提是那些奏折了,如果没有很大信重,皇子们直到成年都不可能接触到的。
他说,小太子觉得是苦差事的处理政务,如果落在他们身上,定是高兴的不得了。
最后,质子带着苦意的道,他真的很羡慕小太子,父皇除了母后外再无别的女人,就连孩子也只要了小太子一个,无兄弟威胁,被宠爱着长大,又被好好教导,直白的教授为君之道,这样的人生,质子连想都不敢想。
毕竟在皇位面前,他的几个兄弟已经厮杀的不成样子,明明是小太子这样的年纪,却一个比一个狠心,仿佛对着的不是手足弟兄,而是什么生死仇敌。
小太子从那一天开始,仿佛明白了什么。
父皇母后,一直没有再要第二个孩子,其实也是为了怕影响到他吧。
而他却一点都不争气,只知道抱怨功课,抱怨为何要自己处理政事,他抱怨的这些里,全是父皇对他的厚盼。
小太子一夜之间像是长大了,他不再抱怨,而是乖乖跟着金太傅学习,努力的成为一个优秀的太子,等到他弱冠那天,谁也没有料到,父皇传位给他了。
太子,从此成了皇上。
而他的父皇成为了太上皇,带着母后一道坐着船巡视这大好江山去了。
金太傅也辞了官,道是年纪大了,要回到母亲身边伺候,小皇帝从未听太傅提起过家人,实在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
那老人抚着长须笑着摇头,陛下何须问太多。
直到他走了,小皇帝都只知道金太傅姓金,曾经被父皇救过一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他已经成为了皇帝,完全可以查探,但小时候还对着年老太傅愤愤不平的他已经长大了,知道这位老人教授了自己什么,从心底的尊敬让他压抑住了好奇,恭恭敬敬送走了金太傅。
父皇母后登船的时候,皇姑姑带着小一姐姐送了一程,金太傅居然也来了,小皇帝凑上前行礼,被母后拉着说着话,眼瞥向父皇与金太傅那边,却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陛下。
金太傅对着卫明言行了一礼,草民一直还未谢过陛下救命之恩。
不必多礼。
卫明言扶起了他,你是个有大才的,替朕教出了夏英与淼儿,该是朕谢你才对。
想到这两个都是桀骜不驯,偏偏又都天资过人的弟子,金太傅眼中有着欣慰,他最爱才,能有这两位弟子,这条命就算是没有白捡回来。
陛下,草民一直想问,当初在苗城吞金,陛下是如何救回草民的。
卫明言一笑,不是朕救了你,是你救下的那些人救了你。
金太傅眼中露出了疑惑来,随即洒脱一笑,只以为他有什么秘方,也不再问了。
送别了卫明言,他穿着宽大的衣物,迎风露出了个笑来。
陛下说的对,金师爷不能活着,活下来的,只有母亲的儿子。
也不知道,他教出来的这三位弟子,是否抵了他的罪。
***
卫青娘六十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康健,因为女儿女婿孝顺,外孙外孙女承欢膝下,成日里乐呵呵的,是个再和善不过的老太太。
突然有一天,她想回乡了。
倒不是想干别的,只是突然想要回到那个从小长大的故土看看。
卫一一对着母亲向来孝顺,她现在四十出头,可能因为习武的缘故,面容依旧年轻,看母亲身体也受得了马车疲累,干脆伴在她身边一道回去。
她在新帝继位后被封为公主,卫青娘则是为大长公主,从前卫明言在位时就给她们配了护卫队,等到新帝继位,更是给自己的皇姑姑和小一姐姐又多派了些人。
因为是小一代唯一的公主,卫一一从小众星捧月,跟着她皇舅舅一道习武,最好打抱不平,带着一群女郎们一道去打猎野游。
原本信誓旦旦不想成婚的她在二十二岁时突然看上了探花郎,探花郎年纪比她还大,年过二十五还未娶妻,只因他刚刚到了年纪,祖父便去世,刚刚出孝,父亲就去世了,两重重孝下来,硬是耽搁到了现在。
两人一个文一个武,居然出乎意料的和谐,成婚后从未拌过嘴,更是生下了一双儿女。
此次卫一一要跟着母亲一道回去,探花郎特地告了假,陪在了一起。
大长公主来了苗城,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当列队森严的侍卫们迎来了大长公主后,有百姓们围着看热闹。
有人开始说这位大长公主曾经救济过多少无家可归的孩子,与太后娘娘,和过世的太皇太后在晋国各地都开了抚孤院,让很多活不下去的孩子们可以活了下来。
苗城作为当初卫明言发家的地方,也是最繁荣的城市,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开始对着小辈们说当年的事。
说是前朝皇帝昏庸无道,逼得百姓活不下去,敌国又开战打仗,朝廷强行征兵,抓去了家中的壮劳力,人人恨不得生吃了前朝皇帝。
有小儿立刻就问了,祖母,当兵不是一件好事吗为什么还要恨那个皇帝
立刻有孩子也跟着一道,是啊祖母,小叔叔不是也当兵吗每个月都发肉食,还领银子,我听小叔叔说,他费了好大劲才考进去的,打败了很多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