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那几个吐蕃人却着实费了些周折,王寺卿动了大刑,才撬开他们的嘴。
这些吐蕃人是前年潜来长安城的,一直没怎么动,这是头一回做大事。他们所言过程与苏宝澄说的能对得上。
退了堂,王寺卿扶着腰站起来,叹一口气道:“这事啊,恐怕还另有其人。”
老翁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对谢庸、崔熠、周祈道:“不管是什么人,还有什么隐情,都得明日再查了。都回家!回去睡一觉。”
谢、崔、周三人骑马,随护王寺卿的马车向东而行。到朱雀大街,王寺卿与崔熠继续往东,谢庸、周祈往南回开化坊。
叫开坊门,胡噜胡噜肚子,周祈问谢庸:“你说这会儿赵家粥铺子关门没有?”
“那便去看看。”谢庸道。
周祈一笑,骑马拐进一条曲内。
粥铺主人正摘门口的灯笼,周祈是常客,粥铺主人认得她:“没有粥饭了,女郎明日再来吧。”
周祈极可怜地道:“打扫打扫锅底儿也行啊。没有这口吃的,我们就得饿着肚子睡觉。”
两个穿官袍的,家中岂能没有奴仆?但大半夜的,这样一位女郎寻来这样说,粥铺主人能怎么样?
粥铺主人又把灯笼插回去:“好在火还没熄,又有炖好的豕骨汤,给二位下点馎饦吧?”
周祈喜笑颜开:“好,麻烦店主人了,我们不挑。”
店里灯烛已经灭了大半儿,周祈和谢庸捡了靠窗的一张食案对面坐下,一个小伙计把灯烛挪到他们案上。
赵家粥铺子里的其实是单人食案,不比胡式大桌,也比不得谢家堂中大榻上的方案,不过二尺多宽,这样相对而坐,周祈都能看清谢庸的睫毛。
谢庸微垂着眼,坐得很端庄。
从前离着谢少卿比这更近的时候也有,但都是同侧,少有这样面对面的时候。周祈觑着眼看他。谢少卿的睫毛其实算不得长,但却很浓密,这样垂着眼,让烛台的光一照,便在眼睛上落了影子,显得目光深邃,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跟——周祈看看自己面前的碗箸,要跟这碗箸讲一样。
周祈促狭一笑。
谢庸抬眼看她。
“你这脸有些肿了,怕是需得敷一敷,搽些药,不然明日肿得更厉害。”周祈正经着脸道。
“明日去买来搽。”
“我那里还有上回脚脖子扭伤剩的药,其中有一种药膏子,擦了,覆上干净的布,不耽误冷敷,便是伤后头一两日用的,你应该能用吧?”
谢庸微笑点头,他的脸有些肿,说话越发少了。
周祈也不看他睫毛了,改而真的看他的伤,右半边嘴角旁的一片似青紫得越发厉害,“牙齿没事吧?”
谢庸摇头。
周祈点头,幸好只是让拳头擦了一下,若是让拳头砸实了,估计半口牙就没了。
粥铺主人亲自用托盘端了两碗馎饦来,盘上还有几碟就汤粥的小菜,腌豆腐、咸鸭蛋、香油疙瘩头咸菜、腊肉丁子咸菜。
骨汤馎饦中只有些零散的油星儿,白白的面片儿,青绿的香菜末,看着很是清淡,周祈用汤匙舀一口汤,吹吹喝了,满口香!
“真好,足以吊命!”周祈笑道。
粥铺主人笑起来:“也简单,味道都在汤上。用大骨熬汤,熬足半日,做出来就是这个味儿。”
周祈摇头:“学不会,只会烧水。”
粥铺主人再笑,他本也没指望这样一个穿武官缺胯袍的女郎会熬汤,他说的是奴仆们,此时却凑趣看一眼谢庸,笑道:“那便只能郎君学了。”
周祈正待解释,已听谢少卿道:“我会熬汤。”
周祈笑起来,改而替他神吹:“不只会熬汤,还会烤羊肉,会做腊肉八宝饭,会做好些吃的。”
粥铺主人还能说什么,只能笑着赞叹:“女郎好福气。”
周祈知道粥铺主人的意思,但自己与谢少卿比邻而居,确实也算好福气,便眯眼一笑,拿起汤匙又舀一匙汤。
谢庸微笑着看她一眼,也低头吃起馎饦来。
粥铺主人识趣地拿着托盘退下。
周祈把腌豆腐、疙瘩头咸菜、腊肉丁子都尝了尝,又磕开一个咸鸭蛋,用竹箸抠咸蛋黄吃。
这店里腌的鸭蛋极好,皮儿刚磕开,就渗出金黄的油儿来。
周祈抠一块吃了,又香又沙又软,“尝尝,好吃!咸菜太硬,你嚼不了,就这个正好。”
谢庸依言也拿了一个鸭蛋磕开,用竹箸挖着吃。
“好吃吧?”
谢庸笑着点头。
粥铺主人去厨下与伙计一同收拾,又剥了一会儿新蒜,外面客人便离开了,案上放着多出不少的饭钱。
伙计把钱送去柜上,回来把空汤碗、空蛋壳、略剩了些汤水的碗、剩了所有蛋白的鸭蛋壳并剩的咸菜,都拾掇到一起。
粥铺主人提着外面拔的灯笼进来:“明日再洗刷吧,回去睡觉。”
从西边拐进小曲,谢庸、周祈在周祈家门口停住。
周祈道:“你等等,我去给你拿药膏子。”
谢庸清清嗓子:“还是算了,都这个时候了,回去搽药什么的又是一番扰攘,我明日找个医馆看看吧。”
周祈知道他是怕唐伯听见,不由一笑,怎么小孩子一样,今晚拖过去,难道明日唐伯看不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