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6页
    顾君辞这下算是明白了,萧渊这是又吃醋了。
    反倒是萧渊眼下神色未改,只是兀自为顾君辞夹着菜,仿佛刚刚说那些话的人不是他。
    顾君辞道:“当日喜宴的时候都是误会,我也说清楚了是有人造谣中伤,所以我没有闹。”
    萧渊:“旁人可不管你是不是真闹了,他们想中伤你,还得考虑你是否真的做了么?”
    “庆王殿下这话便不对了!”席间有人站起身来,直面萧渊道,“我们素来知道你与护国公亲厚,但你也不该忘了谁才是你的亲眷,谁是外人。”
    萧渊也没回头,只是淡淡道:“为我挡刀时,可不见这些亲人,反倒是这个外人不顾性命,我护他,有错么?”
    那人还要说,却听得萧渊继续道:
    “当初植树岗上,护国公单刀救下我们父子,若当初无他恩义,又何来你们今日的富贵,我父皇都得尊称一声救命恩人,容不得你们如此放肆编排!”
    萧渊的声音掷地有声,登时便叫内殿鸦雀无声,只能听见偏殿与外殿的觥筹之声。
    顾君辞侧首看着眼下的萧渊,心里头不知为何有些高兴,那个为了自己人可以据理力争的萧渊又回来了,甚至更带杀气。
    忽的,萧渊一只手按住的胸口,顿时脸颊通红,青筋暴起,冷汗布满额头,顾君辞刚唤了声阿渊,便见着他一口黑血喷出,身子歪进了顾君辞的怀里。
    原本是欢欢喜喜的弥月之喜,可如今却因为萧渊突然在宴席上吐血晕倒,引得整个喜宴乱作一团。
    歌舞皆作罢了,除了顾君辞与严怀他们以外,东宫的偏院厢房内便再也见不到一个东宫的侍从,除了从太医院唤来的太医此刻正在为萧渊诊脉以外,就连太子与太子妃都被拒之门外。
    余世爻与吴尧钦赤手空拳挡下了太子,满脸怒容。
    而屋内的顾君辞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唇色发黑脸色发白的萧渊。
    裴盛站在他身侧,不由道:“顾兄,这你不是一晚上都陪着阿渊么,他怎么会中毒的。”
    顾君辞没有说话,从事发到现在,他皆是一言不发,除了会唤阿渊,更像是具没有魂魄的行尸走肉。
    太医诊脉后,又为萧渊扎了几针,逼迫的昏睡中的萧渊又吐了几口黑血后,太医的脸色也才算安稳下来。
    “太医,庆王怎么样了?”裴盛连忙问道。
    太医轻拭了额头的汗珠,起身到桌边坐下写着药方:
    “庆王殿下身体里的毒血已经吐干净了,眼下只要按方服药,清了余毒后,再行调理休养,就没有大碍了。”
    裴盛连连应声,也不知道魂游何处的顾君辞突然开口道:
    “他今晚什么都没吃,只是喝了酒,他的酒是侍婢们统一拿上来的,混拿的,也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还有,开席之前泡的茶,他也没有河,怎么会中毒呢,怎么会中毒呢……”
    顾君辞喃喃自语,听到他的话以后,太医写着药方的手一顿,追问道:“可知道是什么酒?”
    “是杏林春。”裴盛道,“我之前有看到酒坊的人往东宫送酒。”
    太医捋着胡须:“眼下过了这么久了,若是有人故意为之,这有毒的酒壶,酒杯肯定都在混乱中被替换了,什么都查不到了。”
    “不,我想我应该能查到。”顾君辞说。
    裴盛看着他,此刻红着一双眼睛,宛如开了荤的狮子,浑身都充满了杀气,他握紧双拳冲出房门外,瞧着在外面等候的萧衍,冲上去便是一拳将他撂倒在地。
    应声赶来的萧珏看着此时发了疯的顾君辞,连忙冲上来,想要从他手底下将萧衍救出来,他怒吼道:
    “顾君辞!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殴打储君,就算是护国公也不行!”
    顾君辞怒萧珏,那肃杀的眼神,看的萧珏也是后背发麻,瞬间就撒开了扶住萧衍的手。
    “萧衍,为了储君之位就谋害兄弟!我今天就要杀了你!”
    第124章 126
    听见顾君辞如此将话喊了出来,严怀他们眼疾手快的将他死死地拽住, 这才让萧衍与萧珏有偷生的时机。
    被他们拖拽的顾君辞依旧挣扎抬脚朝他们踢过去, 萧衍站的远远地, 脸色煞白,他道:
    “今日是我儿的弥月之喜,怎么想我都不可能对他下手, 顾君辞,你就算再关心则乱,也该搞搞清楚,今日若他真是有什么事, 我一定逃脱不了干系!”
    顾君辞挣脱严怀他们的钳制, 看的萧珏立马躲在了萧衍身后。
    萧衍虽然有些害怕,可此刻想着也是在东宫,尤其是听见动静后鱼贯而入的府兵, 一个个皆虎视眈眈的望着顾君辞那伙人。
    顾君辞道:“事出在你东宫, 是众人亲眼所见,你想赖也是赖不掉的,我稍后会亲自进宫面见陛下,将此事如实上报, 萧衍你等着。”
    说罢, 顾君辞便转身进了屋,瞧见床上依旧昏睡着的萧渊,放松了心神,只觉得眼前发黑, 脚下虚浮险些摔倒。
    裴盛一把将他扶住:“你胆子也太大了,赶紧歇歇。”
    “东宫不能待,”顾君辞说,“我们送阿渊回府,随后我就进宫。”
    裴盛倒也没拦着,只是瞧了眼昏睡中的人,倒也同意了顾君辞的提议。
    东宫小殿下弥月,庆王参加喜宴而中毒吐血,不过一夜的时间,这件事便已经街知巷闻,成为坊间百姓的茶余饭后的闲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