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心中轻笑,自然知晓文庙祝为何为难。身为一个进士,文庙祝的学识是不容置疑的。这么多年,在文庙那边也很努力的教导那些收养的孩子。
奈何环境不允许,贫穷限制了文庙祝的发展。所以文庙那边的孩子几乎都识的几个字,可就是没办法更上一层。
以前文庙祝无奈,现在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心中反而越发不甘了起来。当然了,这些都是唐二说的。
最关键的是,文庙那边最近一两年是真的出了几个会读书的好苗子。其中有三个哥儿,现在就在哥儿书院里。
而最会读书的那几个,还不是哥儿。所以在看见那三个哥儿现在取得的成绩,文庙那边的人心自然开始浮动了。
文庙祝就算再怎么清高不问世事,那些收养的孩子也都算得上视如己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自然更是纠结了几分。
文庙祝脸上有了几分羞愧,深呼一口气抬头看向白苏。白苏适时的出声,打断了文庙祝想要说的话。
“只要是望江府内被遗弃的孩子,文庙那边都可以接收。不过只是养活,并不是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我预备从明年开始,在望江府内设置县衙低等书院,教导十五岁一下的孩子识字。”
“……啊?”文庙祝被打断了思路,一下子没跟上白苏的节奏。回过神来,想明白白苏在说什么,一下子眼睛都瞪大了。
“大人是说,让所有孩子都读书识字?”
白苏笑着摇了摇手,否定了文庙祝的话。“让我管所有孩子这一点,还是有点不现实的。”
虽然被人否定了,但文庙祝对这话却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农户人家,全家人一起供养一个读书人,都能供的家境凄惨,就更不要说什么大手笔的负责整个望江府的孩子全部读书的事情了。
就算白苏再有钱,……嗯,貌似以白大人三个月赚了五十多万两的能力还真不是太大的问题。
文志豪尴尬的扯了扯嘴,觉得自己有点想当然了。就算白苏有钱,人家也没必要在望江府投这么大的血本。更何况以白苏如今如日中天的样子,离开望江府的日子也不会太久。
白苏端着茶杯向后靠了一点,目光深邃微微眯起。“我准备将每年桃树的收益全部投入到望江府的文教之中,创办的低等学堂也只是负责教导孩子基本的识字和算数本领而已。以我的计算,每个入学的孩子每学年只需要缴纳一两银子的费用,差不多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
整个望江府的户籍人口,八万七千多人。其中十五岁一下的孩童数量,只有稍稍的五千多人。十分之一不到而已,还在白苏的掌控之内。
而且就算上学堂,也不可能从刚出生的孩子算起。在白苏的计算之内,七八岁开始差不多就是合理规划了,而这个七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数量,也不过少少的一千多人而已。
望江府的桃树,白苏可以再继续扩大一些规模。以后每年光是桃树的收益,起码可以保证在两千两银子左右。再加上这些学生自己缴纳的一千两,一年三千两的银子创办一个基础学堂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基础学堂不需要秀才坐镇,童生就可以担当。毕竟只负责基础的启蒙,教导一些常用字和算学而已。
以一个班二十人计算,这一千人也不过就是五十个班级的事情。以一个班级配置两个老师来计算,总共需要一百个老师。
四千两银子分给一百个老师,每个人就能分到四十两呢,和真正的私塾每年可以赚上上百两束脩的确是没法比。
但那也要看实际情况,私塾是秀才开的,而且人家教的深,教的多。学堂那边童生就可以担任教师,甚至还可以聘请一些会算学的不是童生的人。
更何况,在白苏的规划之中,学堂上五休二,一天两个时辰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只上半天学。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年四十两银子绝对不算少了。毕竟,完全不耽搁那些老师再做其他生意。
嗯,甚至一部分学堂在征求老师的同意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多代课。也就是双倍工时,双倍工资。每天工作两个时辰,一年八十两银子。
啧啧啧,越算越是心动。要是当年自己还没考秀才之前,有这么好的事情,说不定自己都干呢。
比去种田赚的多,还轻松。凭良心讲,算得上无本的买卖了。
白苏将自己的计划大致说了一遍,对面的文庙祝先是迟疑,然后是震惊。最后一拍桌子,激动的站了起来。
“白大人,你这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国利民啊!”
白苏矜持的笑了笑,没有接这话。的确是利国利民,只教导基础的学识,提升了国民的生产能力。不会教太高深的学问,不会让所有人都因为上进读书而开智。
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而言,太过开智的民众可不是什么好掌控的。愚民愚民,就算没有明说,在统治者的眼中看来,愚民才是最好统治的存在。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王朝背地里还专门做过不少让民心更加愚昧的事情吗?
对于那些事情白苏不置可否,他也没那个好为人师的心思,想让所有人都上进知晓什么叫做人权,什么叫做自由。
说到底,他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也不过是利己罢了。
做好事儿,那才是顺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