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方法也取代不了的,没有谁能凭空变出鸭蛋。
周复礼继续道,“至于百姓一时间接受不了突然养鸭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养鸭的好处……”
“其实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开始可以由朝廷自己孵化鸭蛋,然后花钱雇百姓养鸭,等鸭子长大了,朝廷收获的这些鸭子完全能够抵消最开始的开销,还能有赚,也算填补国库。”
说白了,就是给百姓送钱,然后往他们家里塞一些鸭子让他们看顾。
这等好事,百姓估计欢迎至极。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的确会花费不少,主要是买鸭蛋和给百姓的工钱,但等这些鸭子长大回收回来,那绝对就是老大一笔收入了,肉食在大晋可是十分昂贵的。
而且百姓看到朝廷赚钱,看到鸭子的好处,自然而然就会自发饲养。
几位丞相眼睛不由得一亮,“往年都会开国库赈灾,下发不少官银到各地,每年国库都特别吃紧,但今年因为羊毛的原因,反赚了大辽一笔,倒是有足够的钱来办这事。”
“这方法不错,不仅推广了群鸭治蝗,还能充实国库,一举两得。”
“不过还得防止地方官员贪墨,毕竟鸭蛋的孵化率并不固定,其中可以操作的地方很多。”
的确如此,买100个鸭蛋孵化出80只鸭子,但只上报说孵化了50只,那么其中的30只的钱就是其中可以运作的空间。
“这倒不难,每一郡派一官员巡视,顺便指导当地官员推行这一政令……”
政令的颁布和实施完全是两码事,所以这巡视的官员算是责任特别重大。
讨论继续,然后相关政令一点一点完善。
这样又用了好几天时间。
最终敲定,由朝廷开国库下放白银到各地,各地自行购买鸭蛋孵化,然后出钱请百姓看顾这些鸭子,直到回收。
其根本就是朝廷在做生意,一门只赚不赔的生意,而且还能惠及百姓,光是看顾鸭子的工钱,也算是百姓额外的收入不是,百姓不会拒绝。
双赢的局面。
朝堂上争抢去各郡当巡使,就成了抢破头的事情了,虽然有难度,但一但完成那就是为大晋消灭蝗灾的天大的功臣,说不定还能史书留名。
周复礼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其中一个消息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巴南郡的巡使居然是司马鹿鸣。
最生气的估计是司马煜了,他三年时间天天在这些大臣面前晃悠,依然还只是听政而已。
结果,某人三年不出,一出来就捞到这么大一差事。
气得咬牙切齿的,但他也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太后开口了啊,她准备去巴南郡游玩,正好让司马鹿鸣随行保护,既然去巴南郡,就正好让司马鹿鸣当巡使呗,顺路。
大晋重孝,太后都开了这口了,还真没人好拒绝。
周复礼叹了一口气,赵玄樱居然为了让司马鹿鸣重新进入朝廷,连这样的借口都用出来了。
司马鹿鸣只要办好这次的差事,重新进入朝堂几乎是板上定钉。
看来三年的沉寂后,就是疯狂的爆发。
周复礼不用想都知道,以后的朝堂精彩了。
不过,巴南郡是大晋最贫穷的郡,穷山恶水多匪寇,是最为混乱之地,司马鹿鸣想要处理好也没那么容易。
朝堂之上,政令通达,国库的官银也随着这些巡使一起前往各地。
司马鹿鸣离开了洛阳,司马煜也就没有让周复礼早出晚归的往皇宫跑了。
周复礼也松了一口气,想了想,正好可以回别院,他卡车里面的那几桶种鱼和种虾也该放出来育种了。
这个时间正是育种的好时节。
周复礼回别院也不是单独一个人,他还带上了他的学生,一群纨绔子弟。
学农业的学生嘛,不实地考察,不下地,那能叫农业学生?
呆在象牙塔里面,是永远无法成长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养鱼养虾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育种期间,他得守着,不能出任何差错。
一行人,走了好长一队。
“你们看这地里的小麦种得不对啊,这地翻得不够疏松,小麦的根须无法自由生长。”
一群纨绔子弟原本是怀着游玩的心情来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上课居然还能跑到郊外,这课他们喜欢。
只是一路游玩的纨绔子弟突然话题就变了,看着马车外的麦田指指点点。
甚至停下了马车,围成一圈,蹲在那里观看。
周复礼也不急,和知墨坐在马车上欣赏着风景,当初他第一次跟着教授下地的时候,和这些学生也差不多,一块泥巴都能研究半天。
那些学生已经偷偷将别人的麦苗拔出来几根了,“你们看这小麦的根须,都长成一团了。”
“啧啧,没有我们种得好。”
“他们擂的梗也不行,这样不利于保持水分,原本一月浇一次水就行,他们这样估计得半月浇一次。”
“啧啧,这得多费事,我们大晋一个月下一次雨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的地基本不用担心灌溉,他们这怕是得天天担心着别干枯死了。”
“他们的麦子也没有用草木灰肥土。”
“不给饭吃,麦子也长不好不是。”
一群学生美滋滋的,他们觉得他们种的庄稼比别人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