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谁也不记得这礼部,刚折了一位尚书。
穿过拱门,转过院门,徐问之就在那里。他立在几层石阶之上,站在礼部的门口,对几个前来道贺的同僚笑得和善。礼部的人不知为何没有出来,大概都在屋里忙活着。那两位同僚笑得比徐问之更和善,一人道:“恭喜徐大人啊,这么多天,终于洗刷了冤屈,也总算能松口气了!”
另一人颇为愤慨道:“那江桓玉着实可恶,同属一部,本就该风雨同舟,他倒好,为了保全自己,把小错酿成大错,给自己召来祸患……好歹也是刑部同僚一场,怎么能知法犯法呢!”
徐问之哈哈笑了几声,道:“也是,还得先谢过刑部几位大人,往后的审查,可别被此人蒙骗过去。”
两人一愣,竟是同时笑出声:“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又寒暄了一阵,两人见没什么好说的了,便纷纷笑着告辞,不一会就走得没影了。两人转过身的瞬间,徐问之面上的笑也立刻淡了下去。他看着二人走出院子,面无表情地拂了拂袖子,正要转身,却恰巧瞥见了在一旁树下等他的贺栖洲。
“贺兄?”徐问之眼里有了神采,他忙赶过来,连笑容都多了几分真实,“你怎么来了!刚才刑部的人过来一趟,我没注意到你……你就在这树下等着?”
贺栖洲低声道:“恭喜徐兄了。”
徐问之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却还是摇摇头:“还没定呢,哪来的喜……里面还在清理江桓玉的东西,一时半会也不好进去。”
院东边有凉亭,平日里除了徐问之,没什么人会过来。礼部的人随着江桓玉的习性,不是每日奔走逢迎,就是终日叫一声挪一下,绝不肯好好干活。这也难怪徐问之辛苦,他过往从来也使唤不动这群人,只能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扛,能做完便好。
刚一落座,便有清风吹来,两人同时舒了口气,把这些日子的浊气和压抑都散了个干净。贺栖洲道:“天理昭彰,总不会亏了清白的人。此前我同你说过的,皇上是明君,不会苛待良臣。”
徐问之轻笑一声,点点头:“贺兄说得极是。”
贺栖洲道:“我刚才在院子里,看你和两位大人聊天……总觉得,此番事了,徐兄也通透了许多,不似从前那么……”
“迂腐?”徐问之这话一接,贺栖洲倒是愣住了,他哈哈一笑,道:“徐兄怎么这样说自己,不是迂腐,是清高。”
“清高放在山林里,是遗世独立。清高放在朝堂之上,就成了迂腐。”徐问之咧嘴一笑,望向院子那头,屋子的门开着,几个太监正帮忙把东西抬出来,那些玩意都不算名贵,却也不是什么街头巷里能淘到的贱卖品。几个小太监围成一圈,不时将脑袋抬起左右看看,见无人注意他们,便偷偷将值钱的分了,把那剩下的东西随便一包,匆匆提走。
“谢谢贺兄的鸽子。”徐问之收回视线,感激道,“如果不是你的飞鸽,家里人的书信也不至于传得这么快。不过现下鸽子不在,我心里高兴,修书一封寄回家去,恐怕要过些时日,那鸽子才能回来了。”
“不打紧,是秦将军的鸽子,要谢就谢他吧,我不过顺水推舟。”
徐问之道:“那罪臣之女的事,皇上竟没有再提了。”
贺栖洲闻言,说:“也许皇上一开始……便不是特别在意此事,只是朝局动荡,他总得寻个机会,替自己敲打敲打……”
多的话,贺栖洲不能说得太明白。徐问之虽是良才,却也是个按规矩办事的老实人,他未必能理解这朝局混乱中的弯弯绕绕,这次风波,与他本就是无妄之灾,既然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徐问之闻言,却没有什么反应,贺栖洲脑海中设想的愤怒和不甘,都没有出现在他的脸上。他只是静默良久,悠悠叹了口气——
“也是。”
哪来的那么多呼天抢地和心有不甘,这天下本就是君王的一局棋。良臣佞臣,贤才庸才……不都是这黑白错落间,被君主捏在手中的棋子么。能成为这颗棋助人披荆斩棘的棋,该是他徐问之的荣幸才对,一点磕磕碰碰又算得了什么。
“皇上既不再提,那就是不追究了。礼部和内务府逃过一劫,白大人却遭了秧。”徐问之缓缓道,“早几日前,白大人便因家中女儿与罪臣之女偷梁换柱一事,被皇上责罚,那一身官袍,恐怕也穿不了多久了。”
贺栖洲奇道:“徐兄……竟也开始关心这个了?士别三日,果然不同。”
徐问之无奈一笑:“愿不愿意,都到了这朝堂之中,一上了朝,都是站在前后左右的同僚,不看也得看,看清楚些,往后的路不是更好走么?”说到这,他终于仰起头,长叹一声,“好在还有你啊,贺兄。无论这如何人来人往,能将我视作知己亲朋的,也只有你啊。”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过多的磨难,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今日的徐问之感慨颇多。贺栖洲笑着宽慰他几句,又寒暄一阵,才见最后一个搬东西的太监抱着几本书走出礼部大院。礼部留下的烂摊子太多,还得徐问之一一打理,贺栖洲不再打扰,便告辞了。
宫里的墙一向这么高。贺栖洲走在墙边,看着来往洒扫的宫人,才发现他们又换了新面孔。
连朝臣都有更迭,更何况这一个个天家眼中,低如蝼蚁的洒扫仆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