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页
    他很确定,楚璞瑜没见过“沈沐”的笔迹。
    将信纸随意封好后,他离开卧房经过后院,侧目看了眼坐在长廊长椅上荡着双腿、对着一块白手帕傻笑的阿青,无奈地摇摇头后,穿过庭院来到前厅,同正在前院收拾屋子的王伯道,
    “王伯麻烦你跑一趟,天黑前把这封信送到楚将军府去。”
    -
    “臣女楚娉婷拜见陛下。”
    御书房内,盈盈少女朝萧繁大大方方行过礼,毫不畏惧地抬眸看着龙椅上的国君,眼底甚至还有些好奇和探究。
    “告诉孤,”萧繁低头,认真看着桌上的图纸,头也不抬地沉声问道,“摄政王和你之间的交易是什么。”
    “这是娉婷与摄政王大人之间的约定,直接告诉陛下恐怕不太好吧,”少女狡黠一笑,“不过陛下放心,我们之间的约定一定不会对陛下有任何影响。”
    “‘我们’?你有什么资格和摄政王同称‘我们’,”萧繁冷笑一声,“孤没耐心听你油嘴滑舌,再不说,便直接拖下去斩了。”
    楚娉婷摇摇头,“陛下不会的;若娉婷出了事,摄政王大人便知道您来找过我;这不是陛下想看到的。”
    “不过,若陛下能答应娉婷一个简单的请求,娉婷就告诉陛下我和摄政王大人之间的交易。”
    萧繁眼底写满了阴郁与不耐,“说。”
    “大人会帮娉婷摆脱父兄和太后的束缚,”少女没放过萧繁脸上的任意一个表情,逐渐放慢语速,“而摄政王要求的,就是不让娉婷进宫,也不能对陛下有任何非分之想。”
    “进宫?”终于抬起头,年轻国君的脸上没了方才的暴戾,语气也不再恶劣,“孤怎么会看上你?”
    楚娉婷虚假地呵呵一笑,“大约和陛下担心摄政王会和娉婷成婚,是同一个理由吧。”
    图纸旁的手慢慢成拳,萧繁略有些满意地看了少女一眼,点点头,“楚安养了个废物儿子,没想到出彩的原来是姑娘。”
    “下去吧。”
    楚娉婷离开后,萧繁又埋头去看手中工笔精细的图纸,不久后只听扇门被人推开,身后跟着一名宫女的靖谙推门前来,眼神指示人上前,同萧繁恭敬道,
    “工部和户部尚书正在殿外等候,陛下可要稍作整理后,再命两位大人进来。”
    话毕,他看了眼萧繁自摄政王府出来便凌乱的头发,眼神不言而喻。
    “让他们进来,”萧繁回眸,警惕地看着手持木梳的宫女,皱眉冷声道,“别碰孤的头发,出去。”
    平日给萧繁束发的小宫女哆嗦一下,闻言提起裙,逃也似的转身便走。
    “陛下。”
    工部与户部的两位大臣得令匆匆赶来,匆忙地脸上还挂着细密汗滴;行过礼后,两人看着靖谙递过来的一张图纸,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不就是一处豪华的寻常宅子吗?
    “孤问你们,若要在后宫建一座这样的宅子,需要多久?”
    瞳孔一颤,工部尚书率先提出异议,“陛下,后宫嫔妃住的都是宫殿,以往从没有住宅子的先例啊。”
    萧繁皱眉,冷冷道,“孤不用后宫,原来那些宫殿若是占地方,叫人拆了便是。”
    “万万拆不得啊,陛下!”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急的眼皮直跳,“若日后您娶妃封后,这中间耗费的人力财力,国库都承受不起啊!”
    这两人左一个“后宫”右一个“嫔妃”的喋喋不休,劝了半天竟没一句在点子上;萧繁终于没了耐性,脸色愈发阴沉,最后只“啪”的一声,将手边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两位尚书身子一抖连忙跪下,就听着头顶上方传来一声讥笑。
    龙椅上的青年眸中森寒,低凉声线宛如化不开的万年寒冰,“纳妃?”
    “纳个屁的妃。”
    “孤给你们一月时间,若一月后孤见不到这宅子,你们就都提头来见孤。”
    作者有话要说:  萧繁:听说我要纳妃
    沈沐:听说楼上要传宗接代
    阿青:听说我是坏人
    靖谙:听说有人对着手帕傻笑
    无奖竞猜:已知楼上四位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是谁?
    --
    再次日六失败的一天:)(强行微笑)
    第27章
    楚璞瑜当晚便回了信,邀请沈沐隔日去皇家马场骑马射箭。
    信是王伯带回来的,跟了摄政王十多年的男人已不再年轻,这些年独身一人也没成家,就守着这座王府和他那几只鸽子。
    拆开信封细细阅读信上内容,沈沐有意无意地随口问道,“本王记得王伯家中还有位母亲要赡养吧,怎么不接过来?”
    “多谢王爷关心,只是老母年纪大了身子不好,带来王府还要麻烦王爷,”王伯憨厚一笑,不忘同沈沐感谢道,“老奴已经花钱请人去家里照顾她了。”
    “无妨,我摄政王府还不至于养不起一个老人,”将手中信纸丢进脚边火盆烧掉,沈沐无所谓地笑了笑,语气却不容拒绝,“挑个日子将人接来吧,正好田婆婆也缺个说话的伴儿。”
    王伯不敢再推辞,眼中闪过一丝犹疑,“......谢王爷。”
    翌日上午,沈沐早早便去了皇家马场。
    绿茵遍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青草气味,为迎接一年一度花朝节的马球比赛,这两日来马场的皇族子弟和前朝重臣都要格外多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