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6页
    第722章 梦寐以求的能力
    在十年之前,林玉华发现自己除了能给学生上上课之外,似乎写出来的东西也能补贴点家用。
    看书原本就是他喜欢的事情,将自己看书的体验用文字描述出来,然后发布在报纸上面很有成就感。
    尤其在看到了不少读者因为自己的书评去买那本书看看,或者是看到了一个新人作家因为自己的评论而逐渐被更多人知道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让他沉醉。
    后来看他写书评的人越来越多,也跟发行量大的报纸签下专栏,又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带着作品跟礼物找上门来,收入是越来越高,但却要总是昧着良心说话。
    收了别人的钱,就得办事才对,总得变着法说好话。
    从开始写书评的快乐,现在林玉华觉得每周一篇书评写起来很费力!
    当纸媒已经落寞之后,他就跟新.浪读书签订了合作协议,写出来的书评会发在新.浪读书上面,并且在微.信公.众号跟微.博上面同时发布。
    现在辞职当职业书评人之后,林玉华每周会看四本书,其中两本是收费的,另外两本就算是真正写东西。
    因为广告如果打得太多的话,首先平台肯定不愿意给太多稿费,另外网友们也会非常反感,尤其是被坑过一次之后!
    所以他需要平时用真正的东西来维持住粉丝们,让他们不要取消关注。
    这其实就跟微.博营销号那样,他们虽然也会接很多广告,但还是得费尽心思找出网友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来。
    林玉华看了看眼前这本《挪威的森林》,他本以为南海出版公司会在图书里面夹一个红包,可当初通过顺丰快递收到的时候,就光秃秃的一本书,里面什么都没有!
    书评人里面没有不知道张楚大名的,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学生是今年图书市场上面的销售王者。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林玉华在10月份的时候也写过关于《达芬奇密码》的书评,今年在《少年派》拿下英国布克奖之后也追加了个书评。
    微.博上面不少人都在让他写《霸王别姬》的书评,不过那时候林玉华实在没空,就一直拖到现在。
    作为全国最有名的书评人,南海出版公司给他寄来样书是合情合理的,起码现在林玉华家里都快变成一个图书馆了,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很多作品,但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翻阅过!
    其实林玉华昨天就已经把给看完了,他想知道张楚的这部带有转型色彩的作品到底如何,所以在五天前拿到书开始就一直看。
    给他带来了挺多震撼的,万万没想到张楚竟然会有如此大的进步,在人物描写跟气氛烘托上面着实优秀!
    可以说张楚是真正达到了商业与文学的和谐统一,商业上面玩得转,传统文学作品也不逊色。
    昨晚他将封面上的几个大字拍下来传到网上做预热,结果那条微.博的点击阅读量都创下新高!
    想要获得更高的关注,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抓住网友们的喜好。
    虽然没有拿到南海出版公司的红包,可凭借《挪威的森林》应该能获得不菲的关注,到时候可以在其余出版公司身上加倍拿回来!
    书评人并不是只要看书就行,重点是将他们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很多伪书评人就是形成了套路,比如开头先介绍作者的背景资料,比如得了什么奖啊,曾经出版过什么作品啊,然后添加点八卦趣事,接着弄一点作家访谈,放一些原文摘抄,最后再来一丁点评价,两千字的书评就炮制出炉!
    可这样的文字能算是书评么?
    并不是说书评不能加这些东西,添加这些东西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这本书的内涵,但不能喧宾夺主,让这些周边成为文章的主题,真正分析细读的东西却成为了旁枝末叶。
    很多时候大家在看书评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感觉,总算是把背景只是看完了,心想我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可以开始了,结果书评人三两句话就结束了文章,或者最多在引文后面加两句评价,最后再一段总结。
    粗俗的话来讲,这就像是做足了前.戏,正要开始享受的时候,却泄了!
    虎头蛇尾,看完这类型的书评不会有任何收获。
    林玉华之所以在书评人里面名气跟口碑不错,就因为他没有这类型的套路,会写得比较全面又富有洞见,可以挖掘得深入而全面。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平缓舒雅、略带感伤的百分百恋爱!】
    这句话先奠定了书评的整体基调,而林玉华又接着慢慢敲击起键盘来。
    【汉堡机场一曲忧郁《挪威的森林》复苏了主人公宁远感伤的二十岁记忆:娴静腼腆的杜冉是他动情倾心的女孩,那缠绵的病况,如水的柔情,甚至在她花烛香销之后依然令他无时或忘。
    神采飞扬、野性未脱的林绿是他邂逅的情.人,那迷人的活力、大胆的表白,即使是宁远已经跟杜冉海誓山盟了,依然难以抵挡。
    悲欢恋情,奇句妙语,看起来纯之又纯的青春感情是张楚贡献出来的饕餮盛宴!
    在两位女子间摇摆不定,宁远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杜冉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林绿的表白。
    不久当杜冉自杀的噩耗传来后,宁远失魂落魄的四处徒步旅行,最终再杜冉同房病友石玲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