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6页
    桂嬷嬷扶着她,低低地叫了声“太后”。
    “无事。”太后吐出一口气,转眼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永琮,望见永琮牵着太子的袖袍,顿时心中一片柔软。
    **
    自永琪囚于宗人府之后,和亲王亲自押了六子永瑍过来请罪。
    结党营私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光看上头如何裁决了。关押了半年之后,永瑍出了宗人府,和亲王为他寻了普通旗人家的女儿,迅速地分了府,给了安家银两,更没有亏待他。
    动摇太子储位的这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朝臣们发现,万岁爷对太子信任有加,从未玩什么帝王之术、平衡之道,而是把重任渐渐交托到太子的身上。
    二十二年的东巡,留太子监国;二十三年的秋狝,由太子主持;二十四年与二十五年,海军落成,东瀛染指苦叶(库页),太子亲自率军远征东瀛,以射声营击败幕府,夺得银矿开采之权,纳东瀛入藩属国,并留军队驻守。
    与此同时,汉学兴盛。
    因为太子致力于消除满汉之别,引起了诸多不满,甚至有旗营暴动,最后都被镇压了下去。
    太子在奏折里写道:“满汉亲如一家……日后男女通婚,亦不是什么罕事……”
    太子的威势赫赫,帝王却半分没有猜疑。
    二十二年,阿桂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定名“新疆”,自此,新疆纳入大清版图,朝廷设伊犁将军,以及总理新疆事务大臣。
    二十六年初春,沙俄骚扰大清边境,多年前叛逃沙俄,受沙俄庇护的准噶尔首领阿睦尔撒纳整合遗部,发誓报仇雪恨。
    朝廷这次不准备忍下去了。
    打胜了一次雅克萨之战,那么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也得重新划分一次!
    此战由阿桂领兵,太子坐镇后勤,年已十六的靖郡王永琮随军。两国交战至深秋之时,因为大清火器先进的缘故,沙俄颓势已现,得胜之日近在眼前。
    ……
    乾隆二十六年深秋,远征沙俄的大营之内。
    最中央的军帐,是诸位将领们议事之处。太子的营帐居左,靖郡王的营帐居右,被众星拱月般护卫着。
    寝帐里边,差不多成长为青年的皇七子靖郡王,正在仔仔细细地写一封回信。
    他面如冠玉,黑眸灵动,神采飞扬,还带着些少年心气。
    永琮沉思半晌,又把回信念了一遍,觉得语气通顺了,方才弯了弯眉眼,郑重地密封起来。
    信面上写了四个字:灵嘉亲启。
    作者有话要说:  永琮:我觉得我也挺帅的,你们呢?
    第99章 回信
    这几年, 他与灵嘉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自御和堂点心铺的那次偶遇,永琮心中就有了数,这丫头和自己一样, 都是点心的忠实拥趸。
    她还比自己会吃!
    后来他再次出宫之时,每隔一两个月, 都能碰见灵嘉一回,两人不是在买点心,就是在买点心的路上。
    见面见多了,永琮就和她渐渐熟稔起来, 慢慢地发展到无话不谈。
    最后两人约定好了,每月初七一道去买点心,接着找个偏僻清净的位置, 一边吃, 一边聊。
    因为身份的原因,除了亲人,还有自家的伴读,永琮没有什么别的朋友。能够在宫外找到小伙伴,还是可可爱爱的姑娘家, 永琮别提多高兴了。
    他再三叮嘱伴读,甚至叫来暗七暗八他们, 灵嘉的事儿要保密,万万不能告诉皇阿玛和皇额娘。
    万一他们想歪了怎么办?
    女孩子的名誉是很重要的,灵嘉日后还要嫁人呢。
    十一二岁的永琮把灵嘉当做妹妹,十三四岁的永琮把灵嘉当做好朋友。
    在捂好自己小马甲的前提之下, 永琮遇见了什么开心的事,或是尴尬的事,都会和对方分享。
    有时候灵嘉不能出府, 或是永琮不能出宫,两人就用写信的方式聊天。
    如今处处都有信筒,他们约好放在一个地方,灵嘉会让贴身侍女白芍寄信,至于永琮,当然是利用暗七了!
    永琮很是珍惜宫外的笔友小姑娘。
    经过多年的相处,他知道灵嘉有一个亲哥哥,好多堂兄弟,还有一个厉害的玛法;长辈们都很宠爱她,除了额娘不让她多吃点心……
    灵嘉也知道了永琮有一个最最厉害的二哥,还有天下第一好的阿玛和额娘。只有二哥会控制他的点心,其他长辈任由他吃……
    永琮因为那一丢丢的心虚,从来不敢问小姑娘的家世。
    永琮不说,灵嘉也不说,两人的身份就如薄薄的一层膜,等到合适的时候,一戳就破。
    此次出征沙俄,永琮想了想,至少得半年的时间,他与灵嘉不能见面了。
    他不愿找其他的借口,也不愿意说自己是靖郡王,怕灵嘉疏远了自己,于是小小的掩饰了一番。
    永琮出征之前,告诉了灵嘉他的“真实身份”——他在傅恒将军的射声营里当差。随军出征,一来一回需要好久,让她不必寄信啦。
    边疆这么遥远的地方,若是寄信,需花费好长的时间,还需大量银钱,很不划算。
    ……
    谁知道,灵嘉这丫头还真的寄了信来!
    永琮原先还不知道这事。
    说来也巧,他的伴读福隆安恰恰在射声营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