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9页
    顾希音心里一酸,到嘴边的话就成了:“那到时候我就不客气了。不过我不识货,到时候就凭头皮了。”
    “我给你挑。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卫淮问。
    卫夫人笑嗔道:“你那些东西都是现成摆着的,就是明日出嫁,搬了就行,怎么还得准备?你这到底是真心想给还是客套?”
    顾希音也笑了。
    卫淮道:“我是不放心,一辈子就这么一件大事……”
    卫夫人紧张地在桌下拉了拉卫淮的衣袖不让他说,唯恐顾希音生气。
    她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喜欢卫淮的时候亦是毫无保留;那时候听见谁说卫淮一个“不”字,她都气得要掀桌子。
    顾希音却笑盈盈地道:“还没定下来,也就刚提这件事情。我们俩商量着不想从建安侯府出嫁,先想办法摆脱了再说。”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初是太后懿旨让她回去的,要撇清关系,现在要费一番功夫。
    卫夫人道:“好。如果你真从那里出嫁,我心里也不舒服。”
    卫淮不吭声,实在不想提那个曾经的家。
    顾希音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说了一会儿话,徐令则和卫三郎来了。
    前者看到顾希音,嘴角就不自觉地勾起,怀里的顾崽崽也冲顾希音“汪汪”叫,难掩兴奋;而后者气鼓鼓的,表示不想搭理人。
    卫夫人看着徐令则道:“你们中午都留下吃顿饭?”
    她完全是商量的口吻。
    徐令则看看顾希音,见她没有反对,便点头道:“如此就叨扰夫人了。”
    卫三郎冷哼一声:“以后你要打扰的时候还多去了呢!姑母,你们说好了没有?给她的院子都收拾出来了……”
    他冲着顾希音的方向努努嘴。
    顾希音:“?”
    卫夫人笑道:“我早就和你媳妇说了,别听你的,不用折腾。希音不回来住,咱们两下当成亲戚走动便是。”
    卫三郎要炸,被她严厉地看了一眼,顿时就偃旗息鼓了。
    顾希音站起身来道:“厨房在哪里?我去帮忙添几道菜吧。”
    “我和你一起去。”卫夫人不放过任何和她相处的机会。
    “好。”
    卫夫人虽然也喜欢下厨折腾,但是往往都是她动嘴,自有下人上手。
    顾希音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刀工还是掌勺,都显露出十分的熟悉。
    卫夫人在旁边看着,时而感到惊艳欣慰,时而又觉得心酸难耐。
    顾希音笑道:“我做个冷淘吧,夫人您喜欢吃吗?”
    所谓冷淘就是冷面,槐叶冷淘是最常见的,用槐树叶挤出绿色的汁和面;而顾希音心思灵巧,还可以用胡萝卜、番茄,紫甘蓝,甚至墨鱼汁做成各种颜色的冷面。
    “喜欢,喜欢,我不挑食,什么都喜欢。”卫夫人忙道,“从前你都是自己一个人住,一个人做饭吧。”
    顾希音笑道:“是啊。其实我也有积蓄,买得起丫鬟,只是我一个人喜欢清静。”
    “嗯,你那么有本事,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京城中的这些贵女,有一个算一个,倘若落了难,没人能比得上你。”卫夫人骄傲地道。
    顾希音笑道:“个人有个人的造化。有些人就是一辈子衣食无忧,我呢,则是闲不住。”
    “对了希音,你的医术是师从何人?”
    卫夫人要好好感谢顾希音的师傅。
    毫无疑问,她能过得如此好,和有一技之长密不可分。
    顾希音对此早有应对,道:“有年冬日救了个乞丐,后来他就教我医术,我自己也爱琢磨。或许也确实有天分,是老天爷赏饭吃吧。”
    卫夫人道:“这是老天爷对你的补偿。这际遇难得,更难得的是你还懂得藏拙,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
    十几岁的姑娘,可没几个人像她这般有主意,而且一步步明明那么艰难,却被她走得步步生莲。
    “您再夸我我脸就红了。”
    说话间,杨夫人来到厨房,人未到,笑声就已经进来了。
    “我从一大早开始就亲自看着人给你收拾院子,你个不知好歹的丫头还不领情。来,让我看看,多大的面子!”
    顾希音笑着求饶:“杨姐姐快别说了,再说我就无地自容了。”
    见杨夫人来了,卫夫人问:“你祖父那边有消息了吗?”
    “来了,就快来了。原本说的是今日就到,我约莫着也快了。”
    顾希音不好意思地道:“那个,还要让老国公回来一趟,我真是……”
    “希音别胡思乱想。自古就是一辈人管一辈儿事,我管你,父亲管我。他是替我高兴,回来看我的。”卫夫人道,并不希望顾希音自责。
    杨夫人假装吃味:“哎呀,有了希音,姑母眼里是再也没有旁人了。”
    第225章 突如其来的反对
    顾希音笑着道:“只要那个人心里有杨姐姐,杨姐姐就心满意足了吧。”
    杨夫人笑着上前挠她痒痒,“什么这个人那个人的,欠收拾的丫头,那不是你三哥吗?我可是你正经的三嫂。”
    正笑闹着,杨夫人身边的婆子进来了。
    “怎么了?”杨夫人收起笑意,伸手扶了扶鬓角歪掉的金钗,“不是说不许打扰的吗?”
    那婆子忙道:“老奴奉您的命令在水榭外伺候,听见有人回来报信,说国公爷都到了京城又不知道为什么启程回去了,只留下了一封信。信三爷已经看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