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页
    舒雨盯着外头的动静,压根没注意到自己的口误,看到公交车再次启动,里头的人已经很少了,抬头招呼路晁,“她没下车,我看到她坐到窗户旁边的位置上了。”
    结果抬头就见路晁的视线几乎黏到她的脸上,有些疑惑的摸摸自己的脸,“沾了什么东西吗?”
    路晁回头发动汽车,“没有,看你热的,让你喝口水也不喝。”
    舒雨哪里敢喝水,还不知道领班要去多远的地方呢,摆手示意不用。
    第79章 浮出水面
    领班终于下了车, 这里已经是京城的郊区地带, 散乱的建着一间间的院子,真正的大杂院那种。 每间大杂院的院门都开着,不时有人出出进进,竟然还挺热闹。
    路晁看舒雨张望, 解释道:“这里算是郊县,都是农民的自建房,这几年京城涌进许多外来人口, 租住不起城里。这里的房租便宜, 反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活圈, ”
    城里也没那么多地方给外地人住, 自己住房都紧张着呢。倒是郊县的农民修建的平房, 面积比较宽敞。
    这周边有便宜的小饭馆子,还有一看就很便宜的理发室, 澡堂子, 大白天就有人光顾,很是热闹的样子。
    他们的车再开进去就太显眼了, 停到路边,两个少年下了车,舒雨用手一指, 路口一家邮局就扎在他们眼前。
    路晁点点头,远远缀着领班跟了进去。这里的地形如同迷宫,领班则是如鱼得水一般,几个拐弯之后, 就失去了踪影。
    舒雨急了,“黄灵肯定在这儿。”
    可是怎么搜,这么一大片地方,上百户大杂院是有的,人口怕有小几千,难道一间间去搜,那也得人家让你搜不是。
    站在原地不是办法,已经不断有人张望过来,在这里出现的多是熟面孔。就算生面孔,是不是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也是一望即知。路晁和舒雨无论是外表还是穿着,都和这个地方的气质格格不入,难免让人多看几眼。
    路晁拉着舒雨的手出来,可就这么回去,舒雨又不甘心。眼睛扫来扫去,最后落在邮局里头。
    干脆拔腿走了进去,一进去就要找领导。
    人家还以为是什么事,舒雨直接抓住人家的手,神色激动道:“我是来找我姐的,她多少年没有寄一封信回去了,我们担心她出事。”
    口音瞬间切换为家乡话,听得对方一愣一愣的,对寻亲的事,大家多少抱着一点同情。舒雨说话的功夫,反正这个点也没什么人上门办业务,几个前台的员工都围了过来。
    “什么地址来着,你再说一遍。”
    “汇款人呢,汇款人叫什么?”
    “汇出地真盖着我们邮局的戳吗?没搞错地方吧。”
    舒雨哪里说得出来具体情况,只能乍着胆子道:“每回汇款不是五十就是一百。”
    这个数字可不少,邮局办理汇款的前台工作人员,倒真有一个人,对这件事有些印象。
    “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不过每次都是一个男的来的,汇款人写的又是女人的名字,是不是你姐嫁了人,没告诉家里。”
    “每个月都是同一个人过来吗?”舒雨追问道。
    邮局的员工回忆之后,奇怪道:“倒是一个人过来,不过不对啊,他每回来,得汇好几张汇款单呢。”
    “从来没有别人跟他一起吗?都是他一个人?那你们知不知道他住在哪儿?”舒雨一听,心越发的往下沉,几乎可以肯定,事情在往最坏的方向发生。
    “肯定住这儿附近,不过我们上哪儿认识去啊。”这个人的身边就没出现过旁人,每次都是独来独往,拿着几百块钱,一张张的填写汇款单。
    收款人天南地北什么地方的都有,汇款人又都是不同女人的名字。平时没人提,倒没什么,舒雨一提,就有人想起来,毕竟每个月都来,多少有些印象。
    路晁和舒雨眼一对,正好邮局就在这儿,直接挂通了路英出版社的电话。
    路英隔着电话线,在另一头跟着儿子说话的频率点头,“确实不对劲。”
    越想越觉得,这不是小事,“我找找你李姨,她老公就是警察。”
    毕竟是当地人,从小到大的同学朋友同事,到了她这个年纪都已经是单位里的中流砥柱,找人办办事问题不大。
    舒雨就和路晁等在邮局里,邮局领导得知对方报了警,警察会过来了解情况,也紧张起来。
    路英带着李姨的老公赶过来,穿着制服的警察就是不一样,邮局的领导出来接待,然后叫来了个片区里人头最熟的当地人了解情况。
    当地人听邮局的员工形容完那个汇款男子的外貌,眼神闪烁的同时,也在尽力的往外推,“这上哪儿知道去?我们这一片的外地人多着呢,你要说本地人我知道,外地人我上哪儿知道去。有些人不识字,让人帮着填单子的事多着呢,有什么可奇怪的。”
    警察哪里看不出来他的言不由衷,一拍桌子道:“你家租住了多少外地人,办了暂住证没有。”
    当地人吓得一哆嗦,办暂停证是要交费的,谁会主动去办啊。明摆着不配合就要拿他开刀,顿时汗出如浆,全家老小打牙祭就指着这点租金呢。
    算了算了,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我是尽力帮你们瞒了,实在瞒不住我也没有办法。
    当地人想明白了,立刻竹筒道豆子,倒了个干干净净,“就是王瞎子他们家,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守着爹娘留下的院子,本来不值什么钱的,这几年倒成了香饽饽,指着租金吃喝,半点不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