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页
    “我就是在洗呢,你先去洗漱吃早饭,粥在锅里,应该还没凉。”
    夏清看院里只剩夏琳一个人,疑惑的问道,“大姐他们呢?”
    “大姐带小雯去镇上买菜,妈在前面,爸去长庚叔家做工,给他家打两个衣柜。”
    夏清点头,拿了自己的毛巾、牙刷,打了井水刷牙洗脸。
    关心夏清高考情况的人挺多的,亲戚朋友、村里的邻居,连关系破裂的大伯都送了两条鱼过来,不过李秀琴没收。
    “我在镇上遇到表姐了,她问小清考的怎么样,我说成绩还没出来,等出来了再告诉她。”
    “那是,考的好也不能说,别人还当咱故意显摆呢。”
    一周后,夏清回校填志愿,几个志愿全是首都的,经济系。
    江伦的估分没有夏清高,六百九十分左右,志愿填的相对保守,本想看夏清填的哪些学校,分数不够也能报一个离的近的,一看那几个学校,冷汗都冒了出来,纠结之下,他并没有把首都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原本除了学习无忧无虑的少年,知道权衡取舍分析利弊,而不是一腔热情不问成败得失。
    七月底,高考成绩出来了,这时候还没有网络查询、电话查询的方式,考生的成绩得回学校才能知道。
    夏志民一早就带着夏清往县里赶,到学校时已经九点多钟了,校门口停了好些车,都是过来查成绩的学生和家长。
    校门口贴了一张红纸,上面是所有达到本科分数线学生的成绩,夏清的名字赫然在列,七百二十六分,比夏清自己估的分还高了六分。
    “夏清是谁啊,分数这么高呢!”
    “这个学生成绩很好的,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
    “这可是县高中,你看第二名比她低了近三十呢。”
    “这说明咱们县高中的教学水平不错,只要努力学习,学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父女俩停下自行车就听到了众人的议论,夏志民够着脖子往里看,人太多没看到红纸上写的什么。
    “清啊,他们说的是不是你啊?”
    “应该是,我们去里面看吧。”
    夏清挤着人群想往里走,有不愿意让道的,正不高兴呢,回头见是个漂亮小姑娘,不知道哪个认识夏清的喊了声夏清的名字,霎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夏清身上,也托了那人的福,夏清总算看清了自己的分数。
    “她就是夏清?”
    这么好看的小姑娘,跟大家心中的学霸形象差距很大啊,以为会是戴着眼镜,其貌不扬呢。
    办公室,班主任拿着档案袋让夏清跟夏志民坐着说话。
    “夏清同学,恭喜你啊,你是咱们市的状元,全省第二名,比第一名就低了两分。”
    班主任高兴的同时还有那么一丝丝的遗憾,仅两分的差距错过了省状元的头衔,但夏清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经让全校上下喜出望外,没见校长今天走路脚下都生风了吗?
    回校这天夏清忙极了,分别接受了校领导、县领导和市领导的表扬及奖励,还有报社的采访,跟夏志民两人天黑才到家。
    夏家小院里坐了好些人,都是知道夏清考了市状元后来凑热闹的,夏禾夏琳洗了枇杷、油桃给大家吃。
    一见夏清进门,此起彼伏的声音四面八方响起。
    “状元回来了!”
    “小清可是咱们水柳村的第一个状元!”
    “快让小清说说她是怎么学的,考这么好脑子怎么长的啊?”
    “我娘家外甥考了五百多分就得意的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村的姑娘考了七百多分呢。”
    “……”
    你一言我一语,夏清根本应付不过来,好在大家只是凑热闹,不是非要她说什么,在众人的围观下吃了一碗面条,间或回应几句,近十点的时候,李秀琴终于把人送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想多更开着,失败,工作忙家里事情也多,但我是随时随地准备多更的宝宝~
    感谢支持哦,留评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比心~
    第14章
    客人走后,夏清才从书包里拿出学校、县里、市里给的奖金,三个牛皮纸的信封,金额夏清已经数过了,加起来四千块,她把信封一齐递给了李秀琴。
    李秀琴接过,疑惑的问,“这是什么啊?”
    夏志民乐呵呵的说了奖励跟报纸采访的事,还让夏禾注意这几天的报纸,如果上头有夏清的,一定得多买几份回来。
    “真的啊!哎呦真是,咱们家小清可太有出息了。”
    李秀琴高兴的一把搂过夏清,他们都是朴实的百姓,只盼着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就好,从来没奢望过状元奢望过什么奖励,还能上报纸,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跟做梦一样。
    姐妹们也很高兴,夏琳调侃道,“小清,你真厉害,上学还能挣钱呢。”
    “那是,小清可比咱们两出息多了,小雯,你得像三姐学习,千万别学我跟二姐。”
    夏雯表示亚历山大,市状元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吗?学成秃头也不一定呢。
    回屋睡觉时,李秀琴躺床上跟丈夫商量,小清考的这么好,是不是得请摆几桌酒庆祝一下。
    夏志民沉思了片刻,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大女儿、二女儿高考家里都没摆过酒席,当然,三女儿考出这样的成绩摆个酒也能说的过去,他也相信即便真的摆了酒,大女儿、二女儿也不会因为这个吃味,但摆酒在农村是大事,得好好考虑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