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达开五千精锐的加入,战场形势对曾国藩越来越不利,如果说前面他们还能凭一口气稍做坚持,那么这五千军的加入,则是将他们的最后一口气也给打散了,他们的生路已慢慢被断绝。
“三儿,算了,歇歇,留点力气稍后还有用。”曾国藩微微一笑道,但笑容当中明显带着一丝苦涩。
曾三当然听得出来曾国藩话中的意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三儿,待会,我先走一步,我死之后,你将我的头割下来,派几个心腹的亲兵将之带出去,交给军师,如果运气好,也许我还能有幸魂归故里呢。”曾国藩叮嘱曾三道。
“伯父…。。”曾三喊了一声伯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潸然泪下。
“傻孩子,人都有一死,你伯父能战死沙场,又有你在旁送终,那是人生之大幸,还有何不满足,我只是希望,在我死后,你但凡有一丝求生的希望,我都希望你不要放弃,勇敢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将来才有复仇的机会,三儿啊,伯父的大仇可要靠你了啊。”曾国藩之所会这样说,他是想阻止曾三在他死后干傻事,他希望自己的话能让这个侄儿在最后做出选择的时候,能有所顾忌,他是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侄儿了。
“伯父…。。”曾三泪如雨下。
说起来,曾三还是个孩子,看着自己最敬爱的长辈要离自己而去,怎能让他不心痛。
“好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儿,我曾家的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曾国藩斥道。
“是…。是,伯父。”曾三拭去满脸的泪水,抽噎着道。
“好了,私事算是交待完了,再有就是,你回去之后,替我转告军师,让军师暂领大军,并写表申报朝廷,以军师代我之职,这大清朝啊,能克贼兵的人屈指可数,而军师可算是其中的翘楚。”曾国藩知道,自己交待的事情越多,这傻侄儿求生的**就会越强烈,说不定,他真可以逃出生天也说不定呢,如果他能再将自己的临终遗言传达给军师,那事情就算完美了。
“伯父,您说的话,侄儿都记住了,侄儿一定不负重托。”曾三想都没想,就答道。可能他已经忘了,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坚决地要追随曾国藩于地下的。
“很好,你能完成伯父的遗愿,伯父也就死而无憾了。”曾国藩见自己目的已达到,欣慰地点了点头。
曾三望着曾国藩,心如刀绞,一直以来,曾国藩就如同他的精神支柱一样,是支撑着他前进的动力,他又象一盏明灯,点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但是,现在这个支柱就要倒了,而这盏灯也将熄灭,怎能让曾三的心不痛。
周围的打斗声,越来越稀少,预示着清军的抵抗即将接近尾声。
曾国藩朝石达开所站的地方,看了一眼,他似乎感到自己的这个老对手就在前方,他心中轻叹一声,石达开,最后还是你赢了。
事实上,石达开与曾国藩二人可算是一时之瑜亮,他们虽互为对手,但却互相推重,互相敬重,虽然各为其主,但一直惺惺相惜,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情况出现,他们才不寂寞。
他曾国藩能败在象石达开这种人物的手下,那也是虽败犹荣,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曾国藩看了看周围,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要来临了,他一脸平静,只是轻轻地向曾三点点头,然后拔出腰间的宝剑,眼中露出绝然之色。
曾三看着曾国藩做着这一切,心中虽然痛,但也为他的伯父骄傲,试想,有多少人能在这个死字面前表现的这样淡然,这样的视死如归,他的伯父不象是去赴黄泉,到象是去赴宴一样,如此的平静,让人心折。
曾三跪在地上,恭敬地向曾国藩嗑了三个响头,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拜别伯父,伯父一路走好。”
就在曾国藩将宝剑搁在自己的脖子上面,准备了结自己生命的时候,大营的外围突然之间喊杀震天,人喧马嘶,随后,一支耀眼的火箭冲天而起。
曾国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曾三更是欣喜若狂,又蹦有跳,口中叫道:“有救了,我们有救了,伯父,我们的援军来了。”
第二百零四章 战后反思
曾国藩远远望去,见营门口有三位战将分别领着三支兵马,横枪跃马,冲杀而来,赫然是,曾国华,曾国荃及李元度三人。
三人看见曾国藩被围多时,大怒,奋力冲杀,因为他们是由外向里冲,等于是顶在太平军的后面,太平军触不及防之下,防线开始松动。
石达开见此情景,大叫一声:“不好。”,他预感今天的事情可能无法善终了。但是,还没有等他做出反应,清军三将已经冲破了太平军的防线,逐渐朝曾国藩靠拢,被围在中间的清军将士也是士气大振,配合外面的清军一起夹击太平军,这样一来,刚刚还占据优势的太平军突然落到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战场形势变化很快,令石达开等人没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大好局面开始变得被动起来,幸好被围的清军已是惊弓之鸟,而冲进来救人的清军也不愿意恋战,所以,战局虽然被动,但并未被彻底反转,曾国华等人在救出被围的曾国藩之后,再合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等人之力,一举冲出营去。
石达开等看着突围而去的曾国藩等人,也只能暗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是清朝的气数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