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5页
    十万流民,如果能在明年开春前在大同府开出一百万亩地,那就意味明年我们会有一百万亩地的收成。凭借这些收成,我们不仅能养活虎豹军,还能进一步继续进行扩军。
    说到这里,卫征直接以毫无商量的语气命令道:军师,咱们这些人中间,就你读过书,在朝廷任过职。所以,进入大同府后,新兵营我全部交给你,收拢整个大同府境内的所有流民。将他们编成军队,分散到大同府境内开垦荒地hellip;有没有问题。
    在关系到虎豹军未来,也是自己未来的情况下,周书源也不再含糊,果断回答:将军,只要你能保证粮食供给,保证大同府境内的官绅地主不为难我们,我保证在明年开春之前开出一百五十万亩,不,两百万亩良田出来。
    想到自己曾经在小说中看到,对付官绅地主的一些办法,卫征脸上迅速闪过一丝诡异笑容。对着周书源一脸杀气的命令道:如果这些人敢跳出来,阻挡我们虎豹军发展壮大,我保证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hellip;hellip;
    第一百五十六章被知府恨上了
    作为大明朝的军事重镇,大同的城墙绝对可以用固若金汤四个字来形容。
    不说多的,就说城墙差不多三丈的高度,都是攻城部队很难逾越的一道铜墙铁壁。
    此时此刻,大同府外的官道上,以大同知府李文轩为首的几十个文官武将,正聚集在一起议论着什么,并且时不时看向官道尽头。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前来欢迎,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正三品大同总兵卫征的。
    浩浩荡荡的虎豹军刚刚出现在官道尽头,几十个文官武将就以李文轩为首,迅速分散在官道两侧,就好像一杆杆标杆,一动不动的等待卫征到来。
    当一身铠甲的卫征骑着战马,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几十个文官武将,除了打头的大同知府李文轩,其他人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般,同时向卫征行礼道。
    下官hellip;末将hellip;欢迎总兵大人上任hellip;hellip;
    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些人是否真心向自己行礼,但是,至少大家表面上做的,让卫征非常满意。
    不过,当卫征目光转移到仍然一脸高傲的站在最前面,没有丝毫向自己行礼意思的大同知府李文轩后。卫征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下意识就要开口大骂。
    因为,卫征清楚看到李文轩穿着大明四品官服,而自己则穿着正三品武将官服。仅从品级上来说,自己整整高出对方两级。
    站在卫征侧后的周书源似乎知道卫征要说些什么,赶紧拉了拉卫征,在耳边小声说道:将军息怒hellip;hellip;咱们大明朝一直都是重文轻武。按照规矩。你的品级虽然比知府高。但是。你是武官,一般情况下,仍然要向知府行礼hellip;hellip;
    面对这个奇葩规矩,卫征脸上直接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不过,经历过多次生与死的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在李文轩一双高傲目光注视下,一脸含笑的对李文轩身后文官武将说道:各位大人,我们以后就是同僚了。从今以后,希望大家好好配合我。守住大同府,挡住山西叛军hellip;
    至于李文轩看向自己的目光,卫征则直接表示忽视。
    李文轩高傲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怒目而视的看着卫征。至于李文轩心里,则已经把眼前卫征列为敌人,想着今后怎么给卫征小鞋穿。
    李文轩想要自己给他行礼,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为了显示今后自己在大同独一无二的地位,卫征同样打算给他一个下马威。
    再次对李文轩不断变化的脸色表示无视后,一脸威严的问道。
    大同府守军副将在哪里hellip;hellip;
    卑职大同守军副将张武。见过总兵大人hellip;hellip;卫征的命令刚刚出口,一个身穿铠甲。身上散发出一丝浓浓杀气的中年将军就站了出来,并且对卫征行了一个军礼。
    很好hellip;从直观上看,卫征对自己今后的副手还是非常满意的,甚至已经开始考虑,今后有没有可能将他拉入自己阵营。
    对张武点了点头后,继续命令道:张将军,我身后的数千将士你都看到了吧hellip;你马上安排人,送我身后的将士去军营hellip;
    扫了一眼卫征身后源源不断的铁甲骑兵后,张武一脸羡慕的说道:请大人放心,虎豹军都是在关外打鞑子的好手,是英雄。卑职一定安排好虎豹军的兄弟hellip;hellip;
    虎豹军数千将士在几个武官带领下,源源不断向军营开去后。卫征以及数百亲卫营将士,则在张武的亲自带领下,进入大同府,向总兵府所在方向走去。
    至始至终,卫征都没有看一眼站在官道正中间,正因为生气而满脸怒火的大同知府李文轩。
    当卫征一行人绕过李文轩,进入大同后。跟随卫征一起进城的周书源,带着满脸担忧对卫征提醒道。
    将军,不出意外,这个大同知府一定是把咱们给恨上了,你刚刚是没有看到他看我们的眼神,就好像要把我们给生吞了一样hellip;
    我担心知府大人今后会为难我们。毕竟,今后我们的粮饷都要从知府李大仁手里过。如果没有知府首肯,我们从大同府库基本得不到任何粮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