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认为,各级后勤指挥官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高技术战场具有物资 消耗大、技术装备类型多、战斗行动地域大、后勤补给线长等特点。在这样 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不仅机动距离大,而且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战役后勤保障 构成了空前的挑战,要求后勤部队的装备必须具有与作战部队同样的机动能 力,才能 适时、适地、适量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2)认为高技术亲件下,必须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战役后勤 保障系统 外军认为,为了保障作战部队在高技术战场上的战役战术机动能力、集 中火力的能力、持久作战和纵深机动作战的能力,必须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 和作战对象的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灵活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而不是死搬硬套 条令的规定。例如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就没有按条令规定 建立。美军当时实行的是 本上;军;师三级直接补给制,战区一级 不设统一的后勤领导机构,只对军、师向本土申请的几项重要物资实施控制; 战役储备主要在军一级。而这次战争中美军的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却建立了战 区后勤部,下辖两个军后勤保障部;战役储备主要是在战区一级(60个日份) 并对6种物资实施了 本土;师两级直接补给制。美军上述战役后勤保 障系统就是根据海湾战场的特殊有利条件建立起来的。 (3)认为高技术亲件下,必须对战役后勤保障系统加强控制与防护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战场上,后勤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交战双方的 作战重心几乎全在其后勤保障系统上,所以,交战双方都可能发起大规模作 战行动乃至整个战役去摧毁敌方或保卫己方的后勤保障系统。这就要求后勤 部队的训练必须达到与作战部队同样顽强善战的标准,加强对战役后勤保障 系统的控制与防护。 (4)认为高技术条件下,必须依据地法的变化及时修订并灵活运用战役 后勤保障基本原则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战役战法不断 发生变化。战役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核心,必须依据 战法的变化及时修订井依据战况的变化灵活运用。例如,美军近20年来已4 次修改其 《作战纲要》,82年版创造性地提出 空地一体战理论,93年版 又进而推出 空地海天一体战理论。 美军的 空地海天一体战后勤理论与空地一体战后勤理论相比, 虽然其 预见性、一体化、不间断性、反应灵敏和随机应变等五项基本原 则的概括提法没有变,但其内容增加了在高技术条件下对 兵力投送部队 后勤保障的论述,井把联合作战和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论述提到更高的地 位。所谓 兵力投送部队主要是指应急作战部队,即高技术时代部队构成 的 新成员;快反部队。美军认为,对集高技术装备为一体的快反部队 提供后勤保障,有其独特的特点:初期部署的部队只能携带必需的物资,而 后续补给主要是依靠准确的后勤判断和快速的空运能力。 二、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组织的蛮化 如前所述,由于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战役后勤保障指 导思想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战役后勤保障观点的变化;而战役后勤保障观点 的变化,必然引起战役后勤保障组织的变化。 (一)改革战役后勤保障体制和后勤部队的编成 外军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军种能够独立打赢一场
局部战争或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行动。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对各军种集中 指挥和统一保障的要求,外军战役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总的发展趋势是联勤化 和区域化,而且联勤程度越来越高,联勤范围越来越大。例如美军提前 15 个月于1992年3月完成了全国30个陆、海、空军仓库的合并工作,组成了 美国本土东、西、中3个 国防分发区,统一由联勤机构国防后勤局掌管, 对各军兵种实施联勤划区保障。俄军于1993年:月:日起也开始全面实行联 勤划区保障:每个军区根据其辖区的大小建立24个地区保障中心,对责任 区内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勤保障。各保障中心的指挥部门由各军种后勤的有 关人员联合组成。 在出国作战中,外军通用物资的供应,通常由一个主要军种为主组成的 战区战役后勤机构负责。例如马岛战争中,英军以海军为主组成三军后勤保 障中心负责三军的统一供应;海湾战争中,美军以陆军为主组成战区后勤部 负责三军的统一供应。 在后勤保障部队编成方面,外军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以多功能的综合型 编成代替单一功能的专业型编成。如法军的后勤保障旅、日军的后勤保障团、 俄军的物质保障旅、美军的综合保障大队等。 (二)组建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 外国军事理论家认为,组建快反部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目的是以最小 的兵力构成令人信服的威慑力量,作为战略性战役行动的先头部队,其主要 特点是集现代高技术装备为一体,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杀伤人力和多样 作战能力。如果从1980年3月美军组建 快速部署特遣部队算起,13年 来已经有 20个国家组建了或正在组建不同规模的快反部队及其后勤保障系 统。从外军组建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来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把保障快反部队的机动能力放在首位。在现代条件下,由于快反部 队的机动能力已经不单纯是个后勤运输保障问题,而是构成威慑力量的主要 组成部分。因此,外军对快反部队投送手段的建设极为重视,特别是空运手 段。例如印军为了提高快反部队的机动能力,于 80年代中期,专门组建了空 运部队。其主要装备是苏制 伊尔76重型运输机,安32中、近程 运输和 米一26重型运输直升机。从印军 1988年出兵马尔代夫 (800名部 队和大批军用物资)和1990年增援印占克什米尔地区 (2000名部队和大批 军事装备)两次快反部队的行动来看,其快反机动能力已经基本上达到了24 小时之内机降1个加强营,48小时之内空运1个加强旅到危机地区的目标。 二是在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区或其附近 (陆上和海上)预储部分成套装备 和物资。这样,一旦发生危机,就可以迅速空运部队人员,实施就地装备, 先敌建立防御态势,掌握主动权。在马岛战争前,英军曾在大西洋的阿森松 岛预储了7500吨物资。这批物资在马岛战争中,对保障英军的侠反能力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动用了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的17艘预置 船和两座预置油库 (18.3万吨物资和 19万桶油料)。战后,美国陆军部长 和陆军参谋长在向国会的报告中说,预置物资在海湾战争中 起到了难以估 量的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制度和顶案。如制定有关法律,保证快反部队 就地就便充分利用民间后勤资源;制定各种保障方案,包括作战物资的预装 和后勤分队的特遣编组,并经常进行演练;建立后勤指挥、通信和自动化管 理系统,保证对危机情况作出快速反应,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