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陇子弟心知肚明,这只是一个口号,实则李家有意自己得天下,他们趋之若鹜,也是想早一点加入,占个有利位置,进入权力核心,容易被重用和提拔,后加入的肯定会遭到一些排斥,仕途晋升相比前面到来者,也就困难一些了。
经过房玄龄等人的四处走动,把跟他们家族要好的贵族子弟找来过来,比如安阳县尉颜师古一批饱学之士。
同时,京兆郡附近三辅之地的一些义军首领,关中群雄纷纷来投,使得李世民带领的这支唐军队伍更加壮大,从最初四五万人,到小妹李秀宁的加入,达到七八万人,此时更是突破十万大军。
这个消息传回去后,李渊也按耐不住了,觉得大业即将成功,当即率领麾下十万人马,继续从龙门阵、风陵渡一带渡河,绕过函谷关、潼关等天险,直奔京兆郡而去。
大兴城内的代王杨侑,急的都哭了,毕竟只是一个十一岁的毛孩子,遇到如此紧迫大事,犹如泰山倾崩,如何不让他惊慌失色。
朝中留守官员分成两派,主战一派如兵部尚书卫文升、阴世师、滑仪等人,他们已经在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派人挖掘了李氏祖坟,等若自绝后路,必须要死战到底。
主降的一派,是一些不想陪葬的墙头草,如崔毗伽、李仁政等人,觉得抵抗毫无意义,开城投降,李渊既然打着遵隋旗号,就不会对大家赶尽杀绝,一起共建新的大隋,完全是臆想。
最后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有兵权的一方,卫文升力排众议,坚决抵抗,调动城内数万大军防守,同时派人突围,去给潼关屈突通送信,请求回援,解救大兴之围。
李世民担心夜长梦多,最后腹背受敌,所以趁着薛举大兵进攻扶风郡唐弼的时候,也下令猛攻大兴城。
一时间,皇城外围旌旗飘扬,云梯高架,箭矢如雨,战鼓阵阵,杀声喧天。
李唐军士在殷开山、段志玄、雷永吉等一些猛将带领下,前仆后继,奋力攀登城池,发起一拨又一拨的攻势。
这种形势下,三辅地区闻讯赶来的义军队伍越来越多,群雄汹汹,都觉得大兴城保不住了,所以赶过来要立功受封,支持李阀换江山。
大势形成,墙倒众人推,所有痛恨杨广暴君的百姓男丁,也纷纷加入队伍。
不过,大兴城墙高坚固,物资充足,接近十万精兵把守,短时间内,李唐军还是无法攻克,但是随着李渊率大军增援,关陇各地队伍的不断汇入,攻克皇城,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第0669章 列阵交锋
罗昭云带兵及时回到中军,把替身更换,掌握大军继续向前。
他派出的斥候,已经源源不断把消息送回,基本对吐蕃军队的人数、布防、战马、粮草情况都知晓了。
沙盘地图前,罗昭云沉思着如何排兵布阵,由于高原上地形并不复杂,除了高山丘陵,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原。
吐蕃担心隋军继续偷袭,没有选择密林区设营,都是在广阔的草原上,一旦靠近,必能看到。
噶尔东赞的想法并不复杂,就是以骑兵的优势,来打隋军,因为他综合衡量,隋军的优势在守城和攻城,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交锋,就会失去优势,骑兵少,而且骑士的技术,也不如这些游牧男子自幼就骑马为生的娴熟。
所以,正面对抗,是少数部落骑兵更占优势,只要不上当,隋军的计谋就无法施展。
噶尔东赞心如明镜,罗成擅于带兵,好使诈,一旦对付诡异败退,肯定在后面设伏,由于一望无垠,伏兵很难隐藏,所以,阴谋无法展现,只有阳谋,那就是比拼士气和军阵,正面厮杀见分晓。
两军在地平线逐渐出现,然后拉近了距离,最后相隔一里,停下来重新整理队形,便于发动更猛烈的进攻。
一时间骏马的嘶鸣,兵甲锵锵,昂扬旗帜飘舞,发出猎猎风声。
前排方阵是战将,周围擂鼓手、号角手、鸣金手、令旗手皆在身前阵列,随时听候调令,发起信号。
罗昭云盯着吐蕃军的骑兵,虽然数量上超过他的中军,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因为他有专门克制骑兵的陌刀阵,还有所向披靡的燕甲精骑。
方阵排列是按照车弩手、弓箭手,普通骑兵,陌刀方阵,燕甲精骑,以及普通步兵方阵的顺序。
噶尔东赞看到了隋军阵中,那个显眼的白袍将领,正是罗成。
他带军前来入侵西北的时候,已经有了估算,但真正面对面的时候,噶尔东赞还是觉得有些不自信。
凭借骑兵的数量优势,骑士的技术,真的能横扫隋军吗?
隋军会不会也有杀手锏,反制他的牧民骑兵?噶尔东赞心中有些忐忑,总觉得心神不宁。
“罗成,敢否阵前单独一战!”布拉干赞也算党项部落中的一位勇士,所以,没有把罗成放在眼里,觉得对方虽然有威名,但未必比自己功夫深。
罗成冷笑,喝道:“如你所愿,我们阵中间,单打独斗。”
布拉干赞没想到罗成会真答应,有些高兴,手持车轮大斧,策马出阵。
“贤王,要多加小心。”噶尔东赞劝慰,他不知道罗成功夫如何,因为外面传闻只是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功夫的高低,只在中原略有传言,但被他的领兵打仗的战绩掩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