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0页
    过年是最让她开心的时候。
    其实不只她开心,苏家哪一个小孩子不开心?
    有吃又有玩,还能够拿红包,多好?
    还能够玩鞭炮,鞭炮轰轰地响,还有孩子们的尖叫声。
    苏沁沁也去玩鞭炮了。
    她以前都没有玩过,一次都没有。
    以前她只能站得远远地,看着村子里那些小孩子玩。
    有条件的家里,平日里省吃俭用,在过年的时候,还是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孩子们就会跑去买鞭炮。
    但那个时候,沁沁没有钱,她没有这个条件买鞭炮,也不敢凑近了看,怕那些人欺负她,就只能远远地看着。
    这一直都是她最渴望的。
    如今,这最渴望的事情,终于实现了。
    鞭炮并不是她买的,而是哥哥们和堂哥们买来给她的。
    只要沁沁喜欢,哥哥们都会把最好的东西给她。
    但也跟她说:“玩鞭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扔得快,小心伤到手。”
    苏沁沁以前没玩过,自然也不知道怎么玩。
    看到哥哥们示范几次,就懂了。
    她也害怕,不敢在手上停留,鞭炮在那个火柴盒一样的东西上一划,就赶紧扔了出去。
    她怕把手给炸了。
    扔出去没多久,鞭炮就炸了。
    “呯”的一声,特别响。
    火光四射。
    苏沁沁心里害怕的同时,又很兴奋。
    她喜欢鞭炮炸开那时的火光的美丽,但是同时又害怕自己会被炸着。这种矛盾的心理刺激得她,更想玩了。
    一次又一次,玩了很多次,没有一次炸到手,苏沁沁的胆子大了一些。
    苏睿他们也没有出去玩,就陪在沁沁的身边,就是怕她出意外。
    虽然他们对现在这种鞭炮没有多大的兴奋,这和后世的烟花,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兴趣依然很小。
    但是他们却一个也没有离开,一直陪着沁沁。
    看到沁沁在那里高兴地跳跳,又喊喊,他们很满足。
    能够看到沁沁的笑容,他们觉得很知足。
    沁沁在外面玩着鞭炮,大人们在屋子里说着话。
    孩子们的快乐,似乎也感染了大人,此时苏家里那种紧张的气氛也慢慢地消失了,似乎那种压抑感也没有了。
    三房之前闹出来的事情,也渐渐让大家忘记了。
    也没有一个人去想三房那边的事情,更没有一个人去问安巧兰的下落。
    苏长涛更不爱说话了,大家都知道他心里其实很不痛快,这事换作谁,都不会高兴的。
    只有苏奶奶和苏老爷子才有权利说上一说,但苏老爷子一声不吭,苏奶奶又在刻意回避着这件事情。
    大家心里其实都心知肚明。
    或许三房真的可能会离婚?
    也可能不会,最后就要看安巧兰怎么表现。
    三房离不离婚,对别房没有任何的损失。
    安巧兰不在,苏家清静多了,再也没有人在那里吵吵闹闹了。
    ……
    海城这边,一般初一都会在家里,四处走亲访友一番。等到初二,媳妇们都会回娘家,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苏长鸣和肖嫚也早早地准备好了,准备带着孩子们回娘家。
    肖嫚的娘家也在海省,只不过不在海城,而是在省省另一个副省级城市台市。
    肖嫚的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她父亲是大学教授,也就是苏长鸣当年的恩师,母亲是文化局的副局长。
    两人带着孩子们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坐车去台市。
    这是苏沁沁第一次跟着家人一起去姥爷姥姥家。
    她在上岗村的时候,其实也有姥爷姥姥发,但是米家的人并不喜欢她。她每次随养母去米家的时候,他们看她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只臭虫一样。
    她当时还小,还无法理解这种眼神,但是谁对她善意谁对她恶意,小小年纪的她却特别的敏.感。
    她知道米家的人并不喜欢她,她也知道自己不是养母亲生的孩子,米家讨厌她,就跟童家讨厌她一样。
    她从来不去强求别人都喜欢她,每次回米家,她都会紧紧地抓着养母的手。
    后来次数多了,连养母也不常回娘家了。
    她也知道,养母都是为了自己。
    现在,她随着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们回姥姥家。
    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姥爷和姥姥,苏沁沁是好奇的。
    但同时也是害怕的,她怕和米家一样,姥爷和姥姥并不喜欢她。
    沁沁心思很敏.感。
    似乎感觉到了沁沁的紧张,肖嫚说:“沁沁,你姥爷和姥姥一直盼着见到你,每次都在电话里唠叨,为什么沁沁还不去见他们。”
    苏沁沁问:“姥爷和姥姥,……会喜欢我吗?”
    “喜欢”两字咬得很重,话中充满了担忧,还有一份渴望。
    肖嫚:“姥爷和姥姥可喜欢沁沁了,沁沁刚出生的时候,姥爷高兴得请了全校所有的老师,告诉他们,他有外孙女了。”
    苏沁沁听到姥爷很喜欢她,她笑得两眼月牙弯弯。
    “姥姥呢?”
    肖嫚:“姥姥可喜欢沁沁了,沁沁刚出生的时候,她一直抱着沁沁不放手。”
    肖嫚没有说的是,在沁沁丢失的时候,母亲哭得眼睛都快瞎了,一直喊着“可怜的沁沁,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