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除了准备干粮,团里还接了为灾区人民缝制冬装和冬被的任务。
周天成说,她们有可能会在团里滞留十天半个月。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留差不多两个月就过去了。
当李副团亲自来通知她们说,后天团里有一批物资要运往灾区,让她们准备准备跟着车走的时候,这些家属们恍惚了半天才意识到——
原来,她们只是临时在这里驻留,还是要离开的。
这一下,所有人都急了。
因为当初她们下岛的时候是七月份,虽然知道京城那边和这里气候不同,可都是夏天,大家也没想着要去准备什么厚衣服。
可现在都九月底了连在宁城早晚都要穿上长袖衣服了,那到了京城岂不是要穿夹衣,甚至薄棉袄?
可这些人,谁家里也没准备啊!
李副团听说了这个情况,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先不说这群家属们这两个月任劳任怨的在团里做了多少工作,就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也没有让大家在路上挨冻的道理。
于是他亲自跑了一趟纺织厂,和那里的领导协商之后,特批一些布匹和棉花,并且安排了两个缝纫组的职工和他们一起加班加点,这才在临出发前将所有人的棉衣赶制了出来。
再次坐上了汽车,离开了营地。大家这才意识到,虽然他们在警备团住了整整两个月,却连部队大门一步都没有出。
宁城到底长个什么样,依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出。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可是现在的交通依然拥堵严重。越靠近京城的地方越堵。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往灾区送温暖。
而灾区和京城是同一条路。
在路上的时候,尹小满已经和其他的家属们陆续分开了,后来连李芳一家子也在头一天和他们告了别,去了他们所要去的新部队。
最后,车上除了押送物资的军人外,就只剩下了尹小满一家。
到这个时候,其实尹小满已经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也不是京城了。
他们要去的是距离京城大概一百多公里距离的锦城。
沈青耘已经接到调令,接任了锦城军分区副师长的位置,此时正带着他的部队在E市救灾。
好在单位知道他们要来,特意派了人提前等候在路口,将他们接了过去。
“嫂子,宿舍到了。你们先进去歇歇,我去饭堂帮你们打点饭。”
接他们回来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年轻,黑黑的,瘦瘦的,自称姓刘,是师里的干事。
将他们送回家之后,小伙子体贴的说道。
“别忙活了,我们带的干粮还有,随便吃一点就行。大晚上的别折腾了,明天再说。”尹小满连忙拒绝。
她看着这个刘干事,不知道怎么的,总能想起她家大米。
说起来,他比大米也大不了两岁,看着这小伙子因为忙碌和睡眠不足明显带出了青黑的眼圈,她的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
要说离开中山岛尹小满心里最放不下的是谁,那肯定是大米。
身为警备营一员,大米是第一批前往灾区救援的军人。所以直到走,尹小满他们都没有机会和大米告个别。
一想到等那小子忙完了,回到团里才发现,自己的家没有了……尹小满的心里就不安极了,忍不住的想掉眼泪。
大米将家看得有多重,她心里是明白的。
虽然那小子从来都说他不是沈家人,可在大家伙的心里,他就是家里的一分子,是不能或缺的一分子。
第112章
可大米现在已经是一个军人了。不管尹小满心里多难受, 多不想留下他一个人在警备团,也知道不可能把他也给带过来。
所以只能想起来的时候暗自神伤一下,毫无办法。
不管刘干事怎么说, 尹小满还是没有让他去食堂打饭。此时已经差不多晚上八点了,没有必要再去给别人添麻烦。
拿出带的干粮, 一家子胡乱吃了一点, 就洗漱睡觉了。
坐了几天几夜的汽车, 终于能够躺在床上,即便是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可几个人也睡得踏实极了。
中间都不带醒的,一觉睡到了大天光。
尹小满是被冻醒的。
虽然盖着被子,可她觉得自己的脸就像是两个冰坨, 冻得有点麻木。
她睁开眼睛,想看一眼窗外, 却发现窗户上的玻璃全被雾气遮挡住了。
这还不到十月,已经这么冷了吗?
在闷热的中山岛待了十年,尹小满觉得自己都要忘了寒冷是什么滋味了。
她下了半天决心, 才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 以最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
去几个孩子的卧室看了一下, 发现果然——全都缩成了一小团,蜷在被子里。
知华和时言两个甚至连头都埋在被窝里,从外面看只有小小的一团。
知道这几天长途跋涉, 几个孩子都太累了, 尹小满给他们重新盖了盖被子, 却并没有叫他们起床。
她自己在这个新家里转了一圈。
因为沈青耘的级别上去了, 所以这次师里给他们分的房子是一个小独栋。
这个独栋在家属院比较靠里的位置, 环境很是安静。
外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 院子的一侧还有两棵看上去年岁不小的桂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