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你真会开玩笑,话本就是话本当不了真,皇上你每一次那啥不是有内监记录的吗?
不可能混淆皇家血脉的。”
吴静香说道,这种事能随便说嘛,有也是没有的事。
但是她心里却嘀咕着,该不会皇上最近察觉自己被戴了绿帽子,看来这皇宫不能经常来了。
“包拯的故事不错,可以多写几本?
这种为民请命的清官罕见。”
齐皇似乎是在感慨道。
“陛下心胸开阔乃一代明君,在陛下的治理之下,类似包拯的官员会越来越多的。”
吴静香拍着马屁。
“刚才在朝堂之上,你似乎对经商很有兴趣?
你在桂南似乎有很多的买卖?”
齐皇突然转移了话题。
“皇上,民女做的都是些小本买卖,上不了大堂。
况且民女只是拿小头,大头都是王爷拿的,跟在后面喝点小汤而已。”
吴静香毫不犹豫地祭出姬寒寻,让他在前边顶着。
第132章
“朕看你做买卖很有一套,至少目前没有赔本的生意。”
齐皇饶有意味地说道。
“哪有?
赔本的买卖陛下是没有见着?”
吴静香纳闷这齐皇究竟何用意,围绕着她的买卖继续追问,她卖的东西貌似没有犯法,难不成是没有缴税,才被一直追着问,可是缴税问题也不是她处理的。
“陛下看的都是明面上的成果,暗地里我为了开发这些项目,花费的时间、金钱,陛下是没有看见。”
吴静香诉苦叹气 道,“就比如这两个月来,草民一直做研究,不仅赔本,还得冒着生命危险,这实验极不稳定,一有问题就爆炸。
民女现在还能在御花园里与陛下聊天,一定是受了陛下的庇护。”
“陛下只看见我成功研发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挣钱,却不是我前期还有无数失败的东西。”
吴静香顿了顿继续说道。
“哦?
那挺不容易的。”
齐皇吃饱放下碗勺轻叹,“静香啊!
朕也很不容易,一会儿要打战、一会儿又是雪灾、洪灾的,国库的银子白花花的往外流,为了节省开支,朕已经大力缩减了后宫的开支。
这早膳也只剩下一碗粥了。”
齐皇是向她在哭穷吗?
太医应该怕你三高,早上哪敢大鱼大肉伺候着,早上小碗小米粥健脾养胃恰到好处。
吴静香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三枚铜钱,放在桌上,可怜巴巴地道,“陛下,民女最近也是穷巴巴的,身上也仅剩着三枚铜钱了,看着虽不多,也是够买个烧饼了。”
齐皇对吴静香翻了个白眼,朕是缺那三枚铜钱的人吗?
这丫头平时看着挺机灵的,怎么看不出朕话里的意思。
“刚才在御书房里你说的找赞助商一事,切不可再提了。”
齐皇似乎在警戒道,“朝中的大臣多对经商鄙夷,他们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利用他人能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口舌如簧,满嘴谎言,唯利是图,盘剥了原本属于百姓的财富。
何为商人,便是伤害别人。”
齐皇的话语在耳边鸣响,吴静香陷入了沉思,封建王朝意向重农抑商,大齐也不例外。
为何重农,只有在土地上种植收获大量的粮食,国库粮仓爆满,内无粮荒,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人才丁旺。
这样才无内忧,百姓不易发生动乱。
面对外敌。
也无需惧怕。
抑商,无非是商人可以大量囤积财富,容易发生动乱谋反,而是对金钱的追逐,会使许多百姓“舍本逐末”荒废田地,外出经商。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生产力落后,需要大量的劳动者留守土地。
“陛下就是这样看待的商人,是否太过偏见了。”
清风吹拂着吴静香的衣角,四处飞扬。
“商人无非便是做买卖,把东边的东西,卖到西边,盘活了市面上的经济,互通有无,还是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南方盛产大米、丝绸,北方盛产小麦,若没有了商人在从中活动,我们居住在京城,怎么能吃得上南方的大米,穿着南方纺织的衣裳。”
吴静香说道,她停顿看了齐皇的面色如常,才敢继续说下去,“陛下你说商人盘剥了百姓,可曾经想到若没有商人收购,那些东西在百姓手中便无法变现,与废物无异。
就像您身上的丝绸料子,若不在有商人运往北方贩卖,那南方的布坊是不是就大量囤货了,他们没有销路,也不会在购置农民养殖的蚕茧。
那你说百姓还会种桑养蚕吗?”
吴静香挺直了身子,头头是道,一如往常在太学授课时严肃的样子。
她知道一个国家若没有商人,打压商人,这个国家的经济便不会发展。
后世之中,多少官府的官员求爷爷告奶奶,对有大项目的商人,甚至使出了月下追韩信的招数,为了不就是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
“你这丫头,做了几笔生意,尾巴翘上天了,居然敢当朕的先生了。”
齐皇神态自如,言语极为爽朗。
“这商人真有你说的这么好,朕就没有那么多头疼的事儿了。”
齐皇开玩笑地说道,“每年商人交上来的赋税也没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