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页
    只这般,老魏家的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
    期间魏阿荠倒是又来过一趟,她是不满且不甘心的,可考虑到两头牛都走了好多天了,闹了又如何?谁知道这俩如今人在哪里。
    没达成目的的魏阿荠气呼呼的走了,不久之后就传出她要给刘富贵说亲的消息,不过这就跟杨冬燕没啥关系了,毕竟她又没生闺女。
    就连隔壁大嫂的俩闺女,也在前两年陆续嫁出去了。
    很快,就到了春耕时节。
    原本方氏打算自个儿下地干活的,但被杨冬燕否了。
    “让你少捉几只鸡崽子,结果你倒是好,一口气捉了三十只鸡崽子回来。你要我帮你喂?你想得倒是美!自己捉的自己喂,下地干活……”
    小杨氏麻利的一闪身,躲进了自己屋里,生怕被抓了壮丁。
    她这举动着实气到了杨冬燕。
    “我就算自个儿下地干活也不能让你去啊!”考虑到骂小杨氏不急于一时,杨冬燕很快就住了嘴,转而吩咐方氏,“你去隔壁问问你大伯娘,不行就咱们出钱让他们帮着种一下。”
    方氏领命而去,杨冬燕一刻都不耽搁的跑到小杨氏房里骂了她一顿,把小杨氏骂得晚饭都少吃了一碗,只吃了三碗就老老实实的放下了碗。
    春耕的事情很顺利的解决了,其实请别人来种地的话,大概一个壮劳力一百文钱一天。但这种很容易产生磨洋工的情况,因此又有按亩来算的。
    北方的地不好种,尤其刚开春,土地还是硬邦邦的,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完全是拿人当耕牛来使的。
    魏大嫂倒是大方,让自家儿子帮着杨冬燕家种了地,也没收钱,还是杨冬燕觉得不好意思,跟她说等大牛二牛回来了,请他们家吃一顿。
    “吃一顿可以,但你别再摆席了!非要请客的话,我家这几个大的跟你家大牛二牛吃一顿,再请个老叔过来就成了!可千万别闹得跟去年那样,你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后嘀咕你手松没脑子!”
    杨冬燕:……嗐,这不是因为她不懂行情嘛!
    人呀,就不能做错事儿,她只是犯了点儿小错,就被魏大嫂反复说了好几次。偏人家还是她大嫂,又是为了她好,她一个当弟媳的能咋办?低头认怂呗。
    见她这般,魏大嫂也放缓了口气,安慰道:“你也不用太心疼,以后知道了就好了。对了,大牛二牛有没有说啥时候回来啊?”
    “说是,要能赶上春耕就回来,要是赶不上就索性在外头多闯闯,好挣钱回来盖新屋!”
    “盖新屋是好,可你也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再说你们家孙子还小呢,不着急……”说着,魏大嫂微微叹了一口气,似是想到了自家的事儿。
    杨冬燕太清楚隔壁家的情况了,看似那头屋子比自家多,但实则算下来,却仍然是不够的。
    魏大嫂的幺儿从去年就开始相看亲事了,翻过年都十六岁了,怎么着这亲事都要提上日程了。偏她大孙子、二孙子也都十岁出头了,要是这几个孩子都要说亲,那屋子肯定是不够用的。
    甚至都不用说够不够用,你家连成亲的屋子都没有,这亲事压根就没法说!
    为了儿孙的亲事,魏大嫂可是愁坏了。她是想一步步来,先让小儿子娶上媳妇,再慢慢考虑几个孙子的亲事。可问题是,几个儿媳妇将钱捏得死死的,愣是一文钱都不肯出,偏儿子们似乎也是另有心思……
    可这事儿杨冬燕没法插手,只能口头上给予安慰。
    “我有时候想想,像你家这样就挺好的,生那么多娃儿干啥呢?净给自己添堵!”
    撂下这句话后,魏大嫂就要离开,杨冬燕赶紧往她手里塞了一包花生糖,让她拿回去给小孩子们甜甜嘴。
    转身,等家里没其他人了,杨冬燕就开始哼哼唧唧的给儿媳妇们立规矩了。
    “记着,在咱们家,我才是一家之主!甭管啥事儿都是我说了算的!”
    “咱们家可不是隔壁家,我也没你们大伯娘那么好脾性!谁敢闹事,就把谁分出去!老娘可不惯着你们!”
    “尤其是你!”
    杨冬燕拿手指遥遥的点了点小杨氏。
    小杨氏木愣愣的抬头看着她,也没点头也没说话,好半天,她才抚着肚子,幽幽的道:“我咋觉得肚子一抽一抽的疼呢?”
    杨冬燕也被她弄懵了:“哈?”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家里有个聪明人的重要性了,只见方氏一个转身就往外面冲:“娘啊,弟妹这是要生了!我去喊村头的李婆婆,娘你去隔壁叫下大伯娘!”
    李婆婆是村里的接生婆,早在月余前就说好了,到时候请她过来帮忙。至于去隔壁喊人……
    方氏觉得吧,她婆婆还老认为小杨氏不靠谱,不知道自己在她心目中才是顶顶不靠谱的那个。
    啧啧,真不愧是一家出来的亲姑侄,笨得一模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我儿子儿媳们都是蠢货→_→
    方氏:我婆婆我男人我小叔子我弟妹都是蠢货→_→
    嗐!这不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第033章
    搬救兵并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魏大嫂就在隔壁,一听到杨冬燕的鬼叫声就立马跑了过来:“干啥?出啥事儿了?”
    得知是小杨氏发动了之后,魏大嫂反而大松了一口气:“接生婆喊了没?准备的东西在哪儿?是让她回屋生, 还是去柴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