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页
    一个妇人能保持这样的沉着的态度已经很是不易,众人纷纷沉默不语。
    李东阳却是越想越觉得不对,朱厚照要是出了个三长两短,他李东阳如何向先帝、曾经的学生交代呢?
    他一生中都未必有今日这般果断的抉择,大声道:“我亲自去追!”
    蒋冕立即劝道:“李大人年事已高,难免不便,还是我和叔厚去吧!”
    李东阳今年已经六十又四,哪儿经得住快马追人啊?要是出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办?这颗是大明首辅啊!
    李东阳坚定道:“我去!只要我劝说,万岁爷一定会回来的!”
    他这话说得确实有些道理,毕竟李东阳曾是朱厚照的先生,在朝中声望很高,朱厚照对他也很是信重,若是连李东阳的话都不听,朱厚照还会听谁的话呢?
    夏灵瞬此时却开口道:“李先生年纪毕竟不小了,况且万岁爷不在,朝中还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置,还是得李先生坐镇朝中,追万岁爷的事情就请其他几位大人多多费心。”
    杨廷和对李东阳还算是信任,两人私下里关系还算不错,如果李东阳能够坐镇朝中,他也能放下心,免得夏灵瞬这个不一定可靠的皇后掀起一股妖风。
    虽说夏灵瞬刚才的说辞无懈可击,但杨廷和心中的直觉告诉他,夏灵瞬这个娘娘并非只有深宫妇人、平民皇后那么简单。
    李东阳无法,也知道夏灵瞬说得有道理,他只能看向杨廷和道:“介夫,我信得过你,这事便交给你和敬之了。”
    杨廷和也对夏灵瞬所说的事情经过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自然想着能够当着朱厚照的面好好问一问,便立刻应了下来。
    如今太子年幼,皇后刚刚诞下公主,唯有李东阳这个首辅要暂时撑起来,将朱厚照“偷跑”前往边关这件事暂时瞒下来,免得这件事与土木堡之变结合在一起导致人心涣散。
    好在朱厚照是个不爱上朝的主儿,刚刚成婚那两年还好,自从之前在内阁晕倒之后,这人便时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朝都不怎么上,更不用说午朝和经筵之类的,除了杨一清授课之外,他也鲜少去听日讲和经筵了。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朱厚照不去上朝,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夏灵瞬见众人很快便恢复了常态,该追人的追人,该干活的干活,看着似乎是要各自散去了,这才接着道:“还请李大人暂留。”
    李东阳大概猜到夏灵瞬会说什么,便应声停下了脚步。
    等到其他人各自散去,夏灵瞬的身体才稍微松弛下来,她又让人给李东阳换了新茶,奉上茶点,道:“李先生是皇爷的先生,也是太子的先生,要说我在这朝堂之上能信得过的人,除了先生再没有其他了。”
    李东阳急忙道:“皇后娘娘实在是客气了,臣岂敢。”
    夏灵瞬一直支撑着身体,难免有些疲累,但眼睛却始终明亮,静静地注视着李东阳,道:“李先生不必客气,咱们的渊源且长着呢……刚才诸位大人都在这里,有些话我不大好说,如今只剩下先生,我自然是敢说的。”她见李东阳洗耳恭听的模样,继续道:“万岁爷脾气倔,先生应当也知道,如今杨大人和蒋大人都去追万岁爷了,可若是万岁爷打定主意不回来了,只怕二位大人也不能奈他如何。但到那个时候,万岁爷不在京中而出关的事情必然已经传开了,万岁爷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的,先生比我更清楚……”
    李东阳会意,道:“万岁爷是御驾亲征,太子留守监国,这并非史无前例。”他见夏灵瞬松懈些许,接着道:“但要是天色有变……”
    夏灵瞬明白他的意思,沉吟不语。
    怕就怕出了土木堡之变,大明总不能没有皇帝,而再有父子不和的事情发生的话,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仁宣之治后的大明了,经不起折腾……
    她抬眼看向李东阳许久,随后道:“有太子在,有我在,不会变天的。”
    李东阳见她眉宇之间满是对朱厚照的信任与坚定决心,全然没有一开始的惶恐之色,这才在深深作揖默然离去。
    第160章
    那边杨廷和与蒋冕受命之后换了衣服便带了些许人前往居庸关追朱厚照,一路上还有各类关卡,等到了边关,距离朱厚照偷跑已经过去了十余天,不知道朱厚照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关外。
    两人刚到居庸关门口,来不及喘气就要拍门出去继续找人。
    居庸关作为边防重地自然要有人把手,见状便进去传话。
    两人在门口殷切站了许久,始终也没等到传话的护卫出来,反倒是墙上冒出个人头,看模样打扮像是个宦官,随后扔下来一个卷轴,便又匆匆走了。
    抬头看了半天,最后就等来一个卷轴,两人不知该露出什么表情,最后只能对视一眼苦笑起来,知道这就是朱厚照的表态,随后捡起地上的那个卷轴。
    卷轴外面还套了个鹿皮套子,里面乃是一卷诏书常用纸,另外还夹了一封信,杨廷和抽出里面的纸展开,只见上面写的是命太子监国、内阁辅佐,一定要照常维持朝政,另一封信的内容则十分简洁,只写下了朱厚照补给军备、筹措军饷的要求。
    蒋冕性子比较温和,看到这些东西还算是冷静,却也不由叹了一口气,道:“看来万岁爷早有打算。”
    杨廷和看了一眼诏书的落款日期,正是公主出生那日写下的,应该是朱厚照临走前就准备好的,为的就是等大臣们回过味来寻人,用这道诏书来应付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