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0页
    看着来人神色匆匆一脸凝重,殷陶心中突然升起一种预感——康熙可能要对太子和十三的事情做一个了结了。
    虽然以前遇上的事情也不少,但殷陶从来没有遇过这般压抑和死寂的早朝。
    而废太子诏书便在康熙到来之后开始宣读。
    废太子在位时间不短,又因着一直很得康熙宠爱的缘故,不管在官员还是百姓心中,都是一个机敏、聪颖且颇有才干的太子,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康熙既然不要这个太子了,就必须有不要他的正当理由。
    其实在两个月前,在康熙的授意下,京中官员便已经开始为废太子一事造势,从前从不敢议论太子的那些人,也都能说了太子的各种不好出来,请求康熙废太子的折子也一直没有断过。
    对于康熙而言,这时对太子的仁慈就是对自己名声的残忍。
    所以这封废太子的诏书并没有粉饰太平,甚至将太子很多原本不值一提的小毛病也上纲上线。
    毕竟太子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集结势力绝对不能小觑,任何一点苗头都能叫他东山再起。
    在大家都低着头在地上找金子时,殷陶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太子。
    相比起十三的狼狈而言,太子即便被幽禁了这么久,却没有半分凌乱,可见伺候之人把他照顾得极好。
    这也是太子和十三的不同。
    太子是康熙一手带大的,哪怕犯了再多的错,康熙依然会对着他不自觉心软,见不得他受太多委屈。即便尊贵不再,也绝不会磋磨他什么,一应供给都是按着最好的来。
    很明显,十三就没了这个运气。
    不知康熙是不是忌讳着什么,只叫太子露了个面就弄下去了。
    好在康师傅并没有在朝会上正经发落十三,倒是又给了殷陶几分希望。
    废太子不是这么一纸诏书便能完成的事情,宣读诏书过后,又去告太庙、天地和社稷后才广发诏书宣告天下,这么一趟下来累得不行。
    咸安宫内,太子将饮空后的酒壶交予邢飞。
    邢飞会意,并未多劝,而是另给太子倒了一壶新酒过来。
    太子酒量一向是好,只是为着怕饮酒误事的关系,他在当太子的这些年里素来极少饮酒,这会子已经不是太子,倒是能够饮个痛快。
    只是他酒量太好,连喝三壶烈酒依然脑袋清醒得很,分毫不醉,倒是让这借酒消愁的效果大打折扣。
    该难过的事情,这些年里都难过完了,今天上朝之事听到了废除自己的诏书,太子无悲无喜,甚至有一种奇妙的轻松之感,像是宿命里的尘埃落定的感觉,仿佛一早便知道这就是他的最终归宿。
    皇阿玛正在气头上,先把他和十三关了两个月再做处置。
    听说十三弟在养蜂夹道也过得很苦,相比十三而言,他占了个好出身,也更为幸运,皇阿玛一直不舍的苛待于他,好酒好菜管够。
    他自然也知道皇阿玛为何如此决绝发落于他。
    一个想要反皇父的太子,皇阿玛不想留着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事。
    他也知道多隆敖很危险,一直没有拒绝对方,没有划清界限,是因为他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在里面。
    他担心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他会用上这位军中颇有名望的将领襄助。
    况且看皇阿玛表现,用得到的几率也很大,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路人。
    当晚多隆敖暗中见了他,多番鼓动于他,并道机会千载难逢,以后再不会有这么巧的时候,由自己负责营地部署,而皇上也在其中。
    太子当时被逼得太紧,心绪烦躁,渴望成功的心思压过了理智……
    他的确是心动了,但终究还是碍于多年父子亲情没有动手。
    也幸好他那晚没有动手,照后来的情况分析看来,即便那晚动了手也是毫无胜算。
    若是那日他动了手,死在木兰围场的便不是十八弟,而是他这个太子了。
    皇阿玛带的亲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多得多,明着的,暗着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
    皇阿玛究竟是防着谁?是朱三太子还是自己?
    又或者这只是帝王的习惯?
    正在太子即将饮空这一壶酒之际,康熙从外面缓缓走了进来。
    太子抬头,对上康熙的眼睛,并没有行礼,也没有说话。
    康熙也只是静静站在那里,就这么看着他。
    父子两人安静对视着,周围伺候的奴才们跪了一地。
    久久的沉寂当中,康熙率先开口打破了一室的沉默:“是朕活得时间太长,碍着你的道了。”
    太子跪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直郡王: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八爷: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康熙:别急,马上轮到你两个了,一个也跑不了
    第98章 倾覆
    两个月后,京城迎来了康熙四十七年的第一场雪。
    安安和弘晏都很兴奋,尤其是弘晏,这可以说是他记忆力的第一场大雪。
    弘晏年纪太小,只能穿着斗篷被乳母抱在走廊上观赏雪景,一双小手不断挥舞着,在廊下发出喜人的“啊啊哦哦”。
    安安已经到了上幼儿园中班的年纪,可以获准在外玩两刻钟的时间,父女两个在外堆雪人、打雪仗,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