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发布,上面刊登了姜喜月管理的基金会和萤火之光,长达两页纸的大篇幅报道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志愿者。
而在文章的最后面有一行小字:
主编潘西强烈推荐。
虽然离开了西里比亚草原,但他就和自己曾经说过的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这片土地。
此后,在潘西担任《自然》杂志主编的几年中,几乎每期都能在上面看到关于保护动物的主题,从观念上改变大家的看法。
在姜喜月的管理下,萤火之光的规模越来越大,狩猎者大大减少。
在新一年的数据统计中,西里比亚草原上被猎杀的动物比去年足足减少了50%!
几乎快要灭绝的犀牛种类也开始逐渐增多,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越来越多,恍若世外桃源。
不少新的公益组织慢慢开始关注萤火之光,投入资金。
第三年,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另外两个大洲的保护区开始成立萤火之光分部。
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盗猎者越来越少,世界各地的动物似乎终于从泥沼中挣脱,喘了一口气,开始繁衍生息。
几年后,萤火之光的志愿者和员工已经多达数千,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姜喜月再没有出现在公众眼中。
她虽然是基金会的会长,却每次都深入保护区,救助动物,保护植被,和巡逻队配合打击盗猎者。
一年又一年。
姜喜月的足迹踏遍西里比亚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她的身影。
看着小象长大,建立自己的家族,产下自己的孩子,离开姜喜月,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了草原上,偶尔回来探望。
看着姜父姜母逐渐老去,最后闭上眼睛,永远把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看着那些志愿者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眼里的热情没有减弱过。
只有身边的狮子一直都在。
它已经很老了,以前会让她骑在背上,逆着风在草原上奔跑,现在安静地趴在她脚边。
狮子在圈养的情况下能活三十多年。
姜喜月却不知道对于这头狮子,自己算不算圈养,虽然它一直都在身边,怎么也赶不走,但也从来没有被关起来过。
她紧张地数着日子,伸出手,本来还在休息的狮子慢慢睁开眼睛,金色的竖瞳和浩瀚如星海的眼睛从没有变过。
它动作缓慢地凑上前,轻轻碰了碰姜喜月的手背。
办公室中,十多个年轻的志愿者活力四射,一边讨论着工作,一边看采访。
那是一个五十多岁老人的采访。
他是《自然》杂志的现任主编,一生成就斐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宣传保护动物的理念,影响颇广。
采访中,主持人歌颂他的成就,询问理念,他却只是谦虚道:“很久以前,我还在西比利亚当志愿者的时候,曾有一个人跟我说过一句话。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如果没有炬火,自己就去成为那束光。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
“潘西先生,您认为自己是那束光吗?”
“不是。”
潘西笑了笑,道:“和她相比,我其实选择了一条更简单的路,我没有她的勇气却开拓充满荆棘和黑暗的道路。她的勇气让我尊敬,是我一辈子敬佩的人。”
“那个人,我们认识吗?”主持人问。
“有些人或许还记得一张照片。”潘西柔和一笑,目光看向远方:“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
采访播放结束,萤火之光的工作人员议论纷纷,都在猜测他口中的照片是什么。
第二天,《自然》杂志突然宣布,主编潘西辞职。
又过了几天,萤火之光迎来一位新成员。
一下车,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多久没回来了?还是这里更适合我,我想,我或许已经懂了你说的那句话。”
姜喜月站在一旁,笑着道:“欢迎回来。”
潘西拄着拐杖朝里面走去,年迈的身体却无法掩盖他眼中激动的光,就和年轻时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一模一样。
“希望我这身老骨头不会给你们拖后腿。”
视线一扫,看到姜喜月身边的狮子,惊讶地弯下腰。
“它竟然还活着!”
狮子不悦地瞥了他一眼,拽着姜喜月直接走了。
潘西惊讶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一晃眼,差点以为那头狮子是一个人。
正想着,萤火之光的工作人员迅速上前迎接,一脸激动地看着他。
“你是潘西?是《自然》杂志的前主编?”
潘西笑着点了点头:“我还是你们的前辈呢,以前这里还不叫萤火之光,我就在这里工作过。”
几人又好奇问:“那您能告诉我们,您之前在采访中说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吗?”
潘西笑而不语,只是将一张照片从钱包里抽出来。
这张照片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被保存得很好,还做了塑封,几乎没有破损。
工作人员迅速凑上前,仔细看了看。
“这……这上面的人,跟姜女士长得好像啊!”
“就是她。”
潘西微微一笑,转头朝窗外看去。
姜喜月正坐在树下,眺望远处的西里比亚草原,身边趴着一头狮子,安静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