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页
    看到大家吃的欢,秦皓心想虽然离开了老陆和师母,但他们给自己的情感却融入了骨血,他们不在,自己就成了老陆,成了师母。
    像他们俩对待自己一样,秦皓也愿意用满满的情感去回应对他好的人。
    一顿饭下来,秦皓和以前的人生告别,也开始接受新的家人。
    轻烟澹澹,月挂树梢,大家都睡了,秦皓独坐在院子,思考着以后的出路。
    虽然空间的财物自己几辈子都花不完,但男子汉大丈夫,总有建功立业的想法。
    科举行不通,秦皓不想做官,经商也不通,天生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开拳馆也只是方便带徒弟。
    种田打猎当作兴趣可以,当成职业,在这样的时代只有被人剥削的命运。
    唯一的优点是身体壮实,身手不错,之前读书的时候学习刻苦,会几门外语。
    听说府城有个很大的港口,也许该找时间去看看,有机会的话短期出海也行,尽可能多找机会了解这个世界。
    既然这里的人说标准的华语,也许这个世界也有人说英语,日语,西语。
    又想到了徐宜,既然他让枯竭二十五年的自己心动了,秦皓想徐宜这小子也只能嫁给他了。
    徐宜长得俊俏,性格也好,农活家务更是一把好手,村里的汉子如果不是瞎了眼没道理会不喜欢他。
    看来以后他要好好拷问徐迩,秦皓不由有些危机感。
    想明白之后只有两件事,挣钱和娶老婆。
    秦皓站起来神清气爽地伸了个懒腰,踌躇满志地回房睡觉,极没同情心地踢开睡得像小猪一样的徐迩,占去大部分床位。
    他不知道另一个房间的床上,从他走到院子坐下开始,徐宜就睁开了眼睛,在黑暗中静静地陪着他。
    人生第一次,会在心里念着一个人的名字,人生第一次,有了除生计以外的烦恼。
    第11章 文书
    清晨,秦皓起床打了一套拳,卯时准时出门去接村长,徐宜塞给他几张玉米大饼和两竹筒清水:“路上和村长一起吃。”
    赶着马车来到村长家门口,村长蹲在门口抽旱烟,火星忽明忽暗,看到秦皓驾车过来,拎着烟杆子上马车。
    “叔,吃早饭了吗?”
    “喝了一碗小米粥。”
    “再吃一点吧,徐宜和王叔么做的。”秦皓指了指马车里面的玉米饼。
    村长没有客气,拿过一张饼子哼哧哼哧地吃了起来,吃完三个才停手,又自顾的打开竹筒,开始喝水。
    一路无言,半个时辰后,看到县城城门,直接去了县衙,发现时辰还早,衙门还没有开门,想到马行距离县衙不远,秦皓打算先去还了马车。
    “叔,我先去还马车,你在这边等我还是和我一起去。”
    “你去吧,我找相熟衙役先叙叙。”
    放下村长,秦皓直奔马行,有凭条为证,马匹和车厢的状态完好,伙计很快就把五十两定金退还给秦皓。
    一看天已大亮,秦皓背着包快步走回县衙,县衙大门大开,门口立了两个衙役。
    村长正和一个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聊的正欢,隔老远,秦皓就看到村长向他挥手,他小跑过去。
    “王书记官,这位就是秦皓,前几天救小孩的义士。”
    “就是你呀,真是年少有为,何县令已经交待好了,落户和过户都没有问题,随我来就行,办完之后县令要亲自接见义士以表心意,不好太耽误了。”
    办理的过程非常迅速,秦皓只负责按了三个指印,户籍文书,房屋和土地契书就到手了。
    秦皓取出十八两银子,给村长十七两,另外一两递给了书记官,书记官直接摆手没要手续费。
    “你是我们县的大功臣,怎么可以收手续费,何县令知道要怪罪的。”
    何县令在此地任职三年,无功无过,每年的考核都中规中矩,本以为升迁遥遥无期,毫无希望。
    这次秦皓抓住了偷小孩的犯人,顺着落网犯人的口供,一锅端了一个从事贩卖幼儿到海外的犯罪团伙,解救了一百多个小汉子。
    这么大一件功劳,何县令当然受到朝廷嘉奖,明年升迁已经板上钉钉了,还很有可能会越级提拔。
    何县令自然将秦皓视为福星,职权范围内也愿意给秦皓行点方便。
    因此当秦皓和村长一起去拜见县令的时候,破天荒地,何县令第一次在门口迎接了这两位无功名的平头百姓。
    亲自奉茶之后,何县令赞许地看着秦皓,心想:好一个丰神俊秀的好汉子。
    本以为是一个莽汉,奖励个牌匾,再添些银两就算仁至义尽了。
    现在看秦皓眼神镇定,应酬进退有余,气势比五十多岁的徐家村村长还足些,不由有些招揽之意。
    “秦义士可有想好落户之后作何营生,县衙现有捕头的空缺,如果秦义士有意,可以来县衙做事。”
    村长非常欣喜,村里有人在县衙任职,还是捕头大人,以后村里很多事情会好办很多,只是没想到秦皓竟拒绝了这天大的好事。
    “感谢县令大人抬爱,草民刚到贵宝地,家人都没于海难,心情悲痛欲绝,短时间实在没有精力担当如此重要的职务。”
    既然秦皓不愿意,何县令也不强求,虽有点遗憾,也能体谅秦皓痛失家人的心理,寒暄了几句,奖励了秦皓五十两白银,一块义士牌匾,就打发他们两个人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