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勉顿了顿,轻轻一撇嘴,一字一句念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好吧,禽兽不知其父确有其母,倒不算坏。”
他有意模仿刘杞那带着连州口音的官话,于是乎,刘杞的音容神色重又浮现在萧曜眼前。不知为何,这句话一扫萧曜心头的郁结和沉闷,他越想越好笑,最后竟在家门口笑出声来。
他一边笑一边道歉,还是笑个不停,程勉盯着他,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也跟着笑了。
这一天内达成的为数不多的几项共识,还包括将费诩派给程勉做幕僚,以及程勉再次去天马山——萧曜自知祈雨之事自己无论如何躲不了,进山虽然免不了奔波之苦,可是出入言行都自在,也免得因为不信鬼神平白招惹事端。
不过在程勉动身前,两个人抽空聚在一起拟好了递回朝廷的上书——所需的花费尚未核算出,萧曜索性暂不提及开渠的细节,单说连州民生凋敝,屡屡遭灾,望能免去本年的赋税,让百姓得以修养生息。
定稿后萧曜自己读了一遍,又让程勉也读一遍,读罢后程勉问:“殿下不给陛下去一封家书么?”
萧曜望着纸墨,终是摇头:“公函就够了。”
写完信的次日,程勉又动身去长阳。为了躲开烈日,他天一早就出门,萧曜说好了要送行,结果除了他,元双、冯童乃至燕来一家都出动了,元双还亲手为他准备了一个额外的行囊,说是与茹白玉一并做的鞋袜和两身袍子,还有防蚊虫和活血化瘀的膏药,也不知道她两人用了什么法子,将这么多东西打成了个一尺长短的包裹,不由分说地挂在程勉的鞍旁。
于是虽然已经不止一次看过程勉愣神乃至手足无措的模样,萧曜还是觉得,多看几次也不坏。
时辰还早,街面上人也少,一行人送着送着,再自然不过地送到了北门。费诩和正和出发的其他随行先一步到了,见到萧曜均大为意外,连忙翻身下马行李,萧曜一贯不在意这个,摆手示意免了。
一行人一望就精于鞍马,形容亦很精干,萧曜再联想等待着自己的差事,差点都想牵一匹马来,和他们一走了之得了。
萧曜不知道送行、特别是给程勉送行该说什么,就看着元双攀住缰绳叮嘱他不要中暑、不要着凉、注意天光、勿忘饮食,冯童在一旁时不时含笑点头表示认同,浑然不管程勉坐在马上,被朝阳一点点地染红了脸庞。
萧曜莫名慈悲心发作——抑或是在被元双叮嘱这件事上太能感同身受,趁着她一时停顿的工夫,巧妙地截过了话头:“再不动身,就要在烈日下赶路了。”
元双终于松开手,仰面对程勉和诸人一笑:“惟望五郎与诸君此行平安顺遂,无往不利,早日归来。”
道别已毕,眼看着就要出城,队伍中却有人像是一只被凭空牵住颈项的骆驼一样,看着道路尽头愣愣出神。他实在过于忘我,引得其他人也好奇地顺势望去,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一一化身成了骆驼。
认出马上的那个婀娜娇小的身影后,萧曜下意识地将视线投向了程勉,然后才想,幸好和薇无恙。
她还是一袭绿裙,骑在一匹黑色的马上,幂篱上的黑纱一直垂到脚面,堪堪露出那双金光璀璨的绣鞋。幂篱遮住了她的五官,遮不住她挺得笔直的脊背和目不斜视的坐姿,然而无论她如何坚持一言不发,牵马的仆人认出了程勉,不敢轻慢,在离程勉约有七八步远的位置停下脚步,见了个礼,方躬身缩肩、蹑手蹑脚地从路的另一侧快步通过。
眼看人已经走过了,燕鸿忽然挣开茹白玉的手,追了上去,一面追,一面还用胡语喊了句什么,程勉眉头轻轻一动,下一刻,和薇止住了马。
她俯身与燕鸿说了两句话,又答了一句,声随风来,只能隐约听出不是汉话,说完之后,和薇再次催动马匹,身影很快消失在下个街角。茹白玉嗔怪地牵回儿子后,见燕鸿满脸若有所思,元双轻声问:“你们说了什么?”
燕鸿眨眨眼,朗声答:“唔……和娘子要我不要去城南玩耍,做胡饼的师傅一家去别处了,一时不回来。我问她去哪里,她说要去多赚些金帛,换成薪柴和木炭,送到河对岸的庙里……阿爷、阿娘,河对岸的庙里要柴火做什么?”
茹白玉摸了摸儿子的顶心,叹息答:“……做善事。”
“像阿娘和元娘子往悦海寺送供奉一样的么?”
“嗯。”
“那我们要送一份不送?”
“……”
清脆而短促马鞭声响起,程勉的身影湮没在了新生的烟尘中。
无论是汛信还是雨水,都没有在众人的期盼中到来。于是一进七月,雩礼就成为连州公府最重要的一桩事项,尤其是对萧曜而言,其余公务几可说一律不再过问,每斋戒一日,次日就要至正和或是长阳的郊县,在各处供奉大小山川之神的庙、祠、坛、碑处行祭祀和祈雨之礼,如是反复,直到七月十五,上午主持雩雨,午后与刺史府全体官员步行出城,去田间祭祀社稷,祈祷丰收,到了傍晚,还要顺从民愿,往惠观寺过盂兰盆会,不仅与僧俗信众一道听僧人放焰口、讲《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还彻夜与信众共同诵读《就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直至次日清晨。连州多日无雨,气候干燥,宵禁极严,但在这一天,也暂停了宵禁,任全城遍布祭坛道场,燃灯供奉,彻夜不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