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不是本地人,没在本地买房,不过夫妻两个工作不错,收入不算低,租了个挺大环境还挺好的房子,还把男方的爸妈接过来一块儿住。
平常一家人都挺和气的,社区评个和谐家庭啥的他们家票都挺高,可平静的湖水下面早已经积蓄暗涌,终于在今天吃晚饭的时候爆发了。
这暗涌就是生二孩儿的问题。
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多数夫妻别说是二孩了,很多连第一胎都不想生。他们的思想跟老一辈多子多福的思想相碰撞,产生摩擦很正常。
这家的年轻媳妇觉得家里就一个孩子挺好,可以把更多的财力物力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生活,起点高一点儿,长大以后也不用像他们这么辛苦。
可婆婆却觉得家里就一个孩子才是苦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一个人要养好几个老人不说,出个什么事儿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太单了!
第139章 婆媳都有理
两代人思想上的鸿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消除的。
唐枭先跟年轻的媳妇儿谈了一下。
媳妇儿是唐枭本家,叫唐恬,老家在农村,村里跟她同龄的人绝大多数都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一年可能还没有她一个季度赚得多。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唐恬身上成了真。
别人都羡慕唐恬,羡慕她学历高工作好,羡慕她嫁的好生活好,可其中酸甜苦辣外人又怎么看的明白。
她自己知道自己过得不容易,生活有多艰辛,所以总想着不让自己个儿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不能让孩子跟她似的即便走出来内心也是自卑的。
这个自卑从何而来?是从小到大积年累月的平凡与平淡造成的!高中往前还好,到了大学,人才济济,参加个活动别人都能有个拿手节目,而她永远都是看台上鼓掌的观众。
别人都是闪耀的星,她就是暗淡的云,还是乌云。
是她自己唱歌跳舞乐器等等方面没有天赋吗?当然不是,是她从小到大都没有学过这些,除了低头死读书,她真的是身无长物了。
可她最擅长的这一项,放在大学里头也不是最拔尖儿的!
唐恬推心置腹的跟唐枭说道:我有时候就想,如果我小的时候家里头注重这些,让我学一个特长,现在兴许我能更自信一点儿。我是过来人,走过这条路,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所以说什么也不能让我儿子再走一遍。
唐姐,您也知道我年纪小没您懂得多,我要是说错话了您可别跟我生气,唐枭真的就像一个普通小姑娘似的懵懵登登的问道:您刚才说的这些,跟您不生二孩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么?
您知道精心培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吗?唐恬反问一句。
唐枭摇摇头。
她不知道养孩子需要多少钱,不过她知道生二孩儿是有优惠政策的。
这个优惠政策每个地方的都不同,他们这一片儿就是每个月补贴奶粉尿不湿的钱,不会补很多,也聊胜于无。
唐恬苦笑,补的那点儿钱够什么,我跟你算一笔账吧。
唐恬拿出纸笔,还真的跟唐枭算起账来。
孩子出生前的都不算,一切就从孩子落地之后开始算。
二胎有个好处,就是婴儿床婴儿车衣服什么的不用买了,可以直接用老大的。可这奶粉钱,尿不湿的钱,零零碎碎买个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得用钱。
孩子在读幼儿园之前要读早教班,一个月一万块根本不够。三岁往后开始读幼儿园,普通园不放心,好的园价钱高,为了孩子好,那不还得多花钱吗。
幼儿园之后是小学,择校要花钱,唐恬看重的国际小学一年要交十几二十万,私下还要报一些兴趣班,钱也不少花。
唐恬就给她算到这儿,累加之后的数目对于唐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反正她觉得要是让她这么养孩子她是养不起。
唐恬的笑容更加苦涩,我婆婆老说我们夫妻俩赚的钱不就是为了养孩子吗,这话没错,可我俩赚的钱也就够养好一个孩子的,真要生了第二个,两个孩子都养不好。养孩子不是养别的,既然生了我就得负责,现在我觉得我负不起这个责,我不生还不行么!
跟唐恬聊完,唐枭觉得她说的倍儿有道理。
转头又去跟唐恬的婆婆聊。
大妈姓李,挺质朴的人儿。
她唉声叹气的跟唐枭说道:我不也是为了他们好吗,他们怎么就不理解。你看看他们俩,都是单的,一对夫妻要养我们两家的老人,压力多大啊。他们要是能再生一个,都长大了,两个孩子承担养老的压力那不都轻松一点儿吗。
唐枭想跟李大妈说说现在的养老政策,李大妈一摆手,又叹上气了。
小唐,你别跟我说国家养老什么的,我不信这个!老太太倍儿坚决的说道:现在这个政策是隔几天一变,往后能变成什么样谁知道?他们都年轻,经历的少,现在不听我们老的,等他们到了我这个岁数就该后悔了!
跟李大妈聊一会儿,唐枭觉得大妈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现在可怎么办?双方各执一词,且都有理有据,她这个搞调解工作的左右为难,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