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巧合之下被认识毛思嘉的孩子知道了,当即就说:“我认识一个毛思嘉,绝对不比外国的郝思嘉差!”
看过电影的人就不信,非要去看真人,后面果真找机会带着看了一次毛思嘉,这才相信。
从此这个故事也流传出来了,毛思嘉有了一个‘郝思嘉’的外号。
这时候大家的娱乐生活匮乏,随便一点儿传闻都能传的很兴奋...这也是这么无聊的故事也能传开的原因吧。
“认识...小学一个班的。”彭小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淡一点儿,就好像这根本没什么一样!实际上他是很得意的。
其实这个年纪的男生女生么。女生因为早熟的关系还好一点,男生的所谓‘喜欢’,真心玩闹、找刺激的成分比较重。对于彭小勇来说,确实多看了毛思嘉几眼,但绝对没有真正的喜欢,甚至连早恋也很难说得上。
这个时候听哥们儿说到这个,更多的是一种与有荣焉。
“怎么样,毛思嘉多少分儿?”
小伙伴扶了扶自己的栽绒帽子,竖起大拇指:“一百分儿,绝对的一百分儿啊!‘刀削面’还说他认识一个一百分儿的,说了多少次带咱们开开眼,都是糊弄。上回好不容易去看了,什么呀!最多一个八十的!”
“哪个‘刀削面’?”彭小勇有些糊涂了。
“就是家里住月坛公园那边的‘刀削面’,姓王,下巴特棱角啊!”小伙伴帮助回忆。
这就是男生们事后的样子了,没有女孩子在的时候和有女孩子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样子——面对女生,得装的特凛然,好像电影里的我党战士一样,绝不会和女生说一句话!至于私下,和几十年后没什么差别,总要提一提女生。只不过稍微具有时代特色的是,会含蓄一点。
女生们则是另一个样子,之前和杨雪燕貌似乎走的挺近的刘妮,回到教室之后就若有所思地看了毛思嘉一会儿...最后撇了撇嘴,转过头不看了。
“毛思嘉,今天班上要办黑板报,有一段英文要抄写,你来板书可以吗?”班上的团支书来问毛思嘉。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毛思嘉点头就算答应了。
很多人以为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里都在学俄语,俄语重要性超过英语...这是认识错误的。事实上,即使是俄语最当红的那几年,也不一定超过了英语。更别说,现在中苏破裂,俄语早就是老黄历了!外语课依旧教授英语。
毛思嘉本人是外语课代表,一手漂亮的英文书写不少同学都知道,她留下也是正常。
傍晚,放学之后,办黑板报的同学留了下来。
刘妮一眼看到了毛思嘉,皱着眉头说:“这回办黑板报不是我们的事儿吗?毛思嘉是班干部啊!”
关于课代表算不算班干部,总有不同的结论,但在毛思嘉这会儿是算的。
此时的班集体,能说的上话的人有三拨,而不是只有班干部。有的时候他们能一起做事,甚至有的人就在三个系统兼职。但有的时候又是泾渭分明,必须彼此分开的。
今天似乎就是一个需要分开的场合,留下的并不是班干部,只有毛思嘉,以及陪毛思嘉的于欣,好像两只黑羊掉进了绵羊群一样显眼。
第10章
现场的气氛一时之间有一些尴尬,之前说话的同学立刻出声:“因为毛思嘉外语好啊!请她帮忙有什么不对的?”
确实不算奇怪,别看这个时候大家上学都很‘不务正业’,但首都这块地方集中了此时全国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家庭条件好的家长,这种情况下,在众多差生之中,总有那么几个学习出色的。
这里的学习出色,不单指课堂上的学习,还包括了方方面面。比如说有的人课外阅读面广,有的人能把《列选》、《毛选》理解的十分深刻,有的人也能够把外语说的和母语一样好...
像平常办黑板报、写大字报,有的时候是得四处借人,这才能找到粉笔画画的好的、毛笔字写得好的...英语书写有自己的一套书法,虽然说直接抄上去也没有问题,但美观一点总是更拔份的。
他们班上有毛思嘉这样的能人,自然要请来帮忙。
刘妮却表示不同意。
“原来说黑板报里面有外语我就不同意,我们是新中国的同志,给自己人看的黑板报还要用外语?崇洋媚外!”
如果只是这一句还好,即使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觉得学外语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装呢!对于这种类似‘知识无用论’的可笑言论,毛思嘉一概懒得反驳。因为这些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坏,蠢是无法扭转的,坏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没法说了。
关键是之后刘妮又不怀好意说:“毛思嘉也不知道学那么多外语干什么,说不定就是要投奔资本主义呢!”
毛思嘉上辈子学的就是外语,因为她想从事文学翻译的工作...主修了英语不说,还辅修了西班牙语、法语两门。这辈子因为过去几年的俄语热,也学习了俄语。不说样样精通,至少在这个时候的孩子看来非常厉害了(主要是学校上课的知识她都知道,平常又没有什么娱乐,剩下的就只有学习外语了,这极大地促进了她的外语学习。如果不是学习环境不太好,不容易找老师、找教材,她还能学更多)。
这种指控是很严重的,虽然不至于像对成年人那样,因此获罪、□□,从此受人议论、遭人排挤却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