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娃给周氏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还有四张十两的。
他手上还剩八十两,剩下的就是顾筱的账了。
木匣子里都是珍珠,村里有养珠人,也有下海捡的,珍珠多是白色,也有淡粉淡紫的。
珍珠要贵的多,像粉色的紫色的一颗就要一两银子,这匣子珍珠总共一百三十七颗,要五十两银子。
贝壳只花了几百文,这回还带了珍珠贝壳回来,是村里人送的,没要钱。
大娃也就财大气粗地把零头抹了,他还得给顾筱十两银子。
沈大娃在外面吃住都要钱,忙活两个多月,手里还有七十两呢。
沈大娃心里美滋滋的,把麻袋里的鱼弄出来,这些鱼别人弄他不放心。
“小婶儿,泡化了就能做,也不怎么腥,清蒸淋点热油,特别香。”沈大娃说的口水直流,“咱们晚上吃嘛。”
顾筱看有带鱼黄花鱼,还有扁扁的叫不出名字的,“那就晚上吃,给大嫂他们留着。”
大娃:“小婶你就随便做,怎么做我都吃。”
沈大娃累了一路,手冷脚冷,他回屋梳洗收拾,顾筱把珍珠贝壳放回去,泡了几天。几条带鱼和几条黄花鱼。
沈大郎在家,收拾鱼的活自然轮不到顾筱,她想了想,带鱼炸着吃,黄花鱼清蒸,海鲜海鲜,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剩下的鱼,还装进麻袋里,就放在厨房屋檐下边。
收拾好的带鱼切段儿,用盐葱姜蒜腌制半个时辰,再裹上鸡蛋面粉调好的面糊下油锅炸。
带鱼段炸成金黄色,闻着又香又鲜。
黄花鱼一条清蒸,一条大锅红烧,几条小鱼仔裹上面糊过油炸,直把鱼骨头也炸酥了。
炸好的鱼三丫吃了一条,先吃鱼尾巴,咸咸的酥酥的,鱼骨头也能嚼动,里面的鱼肉一丝一丝的,有点干,还很嫩。
“小婶儿,这个好好吃呀。”三丫举着炸黄花鱼到顾筱嘴边,“小婶儿也吃。”
顾筱弯腰咬了一口,炸的东西的确好吃,“炸带鱼让奶奶喂你,一会儿你小叔回来就能开饭了。”
除了鱼还有排骨汤,炖鱼锅边还贴了玉米饼,一个素菜是白菜炒豆片,里面放了牛肉辣椒酱,不仅入味,颜色还好看。
顾筱把排骨和鱼留出一半,剩下的端上桌,等沈羲和回来开饭。
因为大娃回来,还特意开了一罐黄桃罐头,大冬天吃冰凉凉的东西,好吃还解腻。
这人一向是报喜不报忧,沈大娃在外面能吃到什么好东西,等沈羲和回来他就埋头大口吃饭。
这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炸带鱼,把两边的刺咬掉,然后再吃中间的肉,最后剩一排整整齐齐的刺。
清蒸黄花鱼有淡淡的姜味,剩下就是鱼鲜味,夹一口一点刺都没有,全是白嫩嫩的鱼肉,吃着极其过瘾。
红烧的就增了不少调料味,也好吃。
沈大娃这顿吃了三个玉米饼,三碗米饭,周氏一直让他多吃点多吃点,要不是真吃不下了,周氏还得给他再盛一碗。
沈羲和吃的比往常多,海鱼比河鱼刺少,也更鲜嫩,滋味是不一样的。
周氏也觉得好吃,一想房檐下面还有不少冻鱼,心里都欢喜,今年过年连鱼都不用买了。
吃过饭沈大郎把碗刷了,沈大娃就坐着消食,顺便等陈氏他们回来。
过了戌时,忙活一天的陈氏等人终于进了家门,等着他们的是一盘炸的喷香带鱼黄花鱼。
还有滋味十足的红烧黄花鱼和味道清淡的清蒸鱼。
吃过晚饭的几人一人添了半碗饭。
沈大娃吃饱喝足,又把外面的事说了一遍,“在家待半个多月,过了十五我再出去。”
陈氏目光微滞,“你想出去也行,先把婚事给定下来。”
多大人了还不成亲,过了年都十九了。
沈大娃被屋里的炭火熏的脸发红,他咳了两声,“娘,你着啥急,你看我长的又不差,也能赚钱,你还愁我找不到媳妇。”
陈氏:“愁,我都快愁死了!”
顾筱没忍住笑道:“大嫂,你也别催这么紧,缘分说不准的。”
沈大娃附和道:“就是,您一个劲儿地催啥催。”
沈羲和捏了捏顾筱的手,顾筱回握住,其实她也能明白陈氏担心什么。
在广宁有人给大娃介绍,来盛京之后也有人问陈氏,介绍的都是家世差不多的,不是官家小姐,但有远亲。
陈氏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个什么样的媳妇,家世太好她压不住,差了又不满意。
再说和李氏顾筱相处久了,就看不上那些娇滴滴的千金小姐。
沈家家业是她们妯娌几个拼下来的,来个坐享其成的儿媳妇像什么话。
陈氏白了大娃一眼,“我不催,我不催你倒是给我领一个媳妇回来。”
沈大娃:“……娘可是我赚钱回来了。”
陈氏这下说不出话来了,她往嘴里扒了两口饭,又吃了一个炸黄花鱼,气才顺下来,“赚钱,你赚了多少来着?”
沈大娃道:“这些天总共赚了一百八十两,交给奶了一半,我路上花了二十多两,还有七十两。”
陈氏道:“交公中一半是你奶定的规矩,你是大房的人,赚的钱也交一半好了。”
沈大娃:“……”
他真是多嘴,干嘛提赚钱的事,“娘,我去外面,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