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5页
    这些都是项泗那孩子亲口告诉杨云清的,杨云清也的确是能从中感受到当年还是个小孩子的项泗的心意的。不过虽然这管事未当成,但现在成为大周的新科状元,以后更是能同朝为官,这也算是一个惊喜了。
    而且说来,项泗这个孩子,可以算是在杨云清穿越之后,给了他对“神童”这个词最清晰的认知了。
    十三岁从乞儿变成有户籍的学生进学院读书,仅仅启蒙半年,便将几乎是所有的字都认识了,然后还有过目不忘只能,迅速崭露头角。
    以前便说了,学院虽然只是单单教那些孩子读书认字,不是为了科举,所以这教授的内容自然也不是四书五经了。
    但是遇到这种有天赋的孩子,自然是另当别论了,能培养他走上科举之路就更好了。
    所以之后项泗便得到了学院的全力培养,杨云清这边也从下面管事那里知道自己所捐助的学院里出现了一个神童的,自然是不忍他被埋没,所以很是费心地为他请了一位夫子。
    而就在费泗启蒙两年之后,也就是他十五那年,下场考试,成功拿到了秀才功名,然后就是参加乡试,然后会试、殿试,成为状元。
    十三岁到十七岁,总共来说也就四年,却让一个乞儿成长成了一个新科状元,说起来虽然令人不可置信,但是却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这么一来,不得不让人感慨,原来真的是有神童的。
    而在那时,杨云清也庆幸自己在费泗的那个县城里设立了一座学院,不然如此一颗明珠岂不是要蒙尘了?
    而费泗的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也清楚地告诉杨云清,这么多年来,他投入了那么多银子,在大周各地建立学院,做的不是无用之功,他确实是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第194章 正文完结     建平二十二年,转眼就过……
    建平二十二年, 转眼就过了十年。
    这十年中发生了不少事情,太后薨了,谥号“孝仁”, 凤阳花了一年才走出这个阴影;而杨云清的老师任次辅, 也去世了,杨云清以亲子之礼给老师捧幡摔盆;从小照顾杨云清长大的海伯, 也阿绵的时候去了,但实在算是高寿了。
    而内阁之内的次辅, 这十年来除了杨云清, 其它人致仕的致仕, 去世的去世, 现在也有了新的人入了内阁补缺,朱首辅的学生加女婿, 与杨云清也有些关系的江腾也早就入了内阁,只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在上奏折乞骸骨,准备致仕了, 毕竟他的年纪也大了。
    而十年的时间,也足够大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两个五年计划过去, 大周现在社会各方面都是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的。
    纺纱机和蒸汽机在五年前就被发明了出来, 当时蒸汽机这个东西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
    电这个东西终于也有人搞懂了, 成功让水力发电成为了事实, 而电灯这个东西, 因为杨云清知道其中最关键的材料钨丝, 不必让人像爱迪生一样失败上千次才能找到这项关键材料。
    所以这难度也降低了许多,在杨云清派人寻到了钨矿之后,电灯在今年也被发明了出来, 只是现在研究还不够,仅仅只能做到让灯亮几秒而已,离投入民间使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随着大家的研究,让电灯进入百姓家也是早晚的事情,杨云清在有生之年肯定能见到这一天。
    这些年因为朝廷对发明者大力嘉奖,甚至出台了专利权这一律法,不少人因专利暴富,所以民间发明创造之风盛极一时,而杨云清当初总结出的那本册子,基本上只要识字,人手一本。
    而因为那本册子上内容的启蒙,也让不少有志之士投身于这个刚刚萌芽的近代科学中,许多衍生出来的理论体系也都在慢慢发酵,各门学科,例如物理化学也渐渐有了一个影子出现,假以时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近代科学的雏形不成问题。
    因为有杨云清这个作弊器,理论体系发展这么快一点都不奇怪,许多理论体系其实只需要一个引子而已,之后自会有人被启发然后完善发展,最难的永远是第一步。
    而义务教育这些年也做得轰轰烈烈,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入学的孩子大都已经十七八岁,现在也步入了社会,不识字的人有,毕竟到了现代都没有完全消除文盲,但是这一年龄段不识字的,只占总人数的三成,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这些经过了学院具有一些现代化教育的孩子,他们与上一代的思想观念有很大不同,这也为大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女子的地位在改革中也上升了不少,虽然离女子可以如朝为官还早,但是总有露出曙光的那一天。
    至少现在,经过这十年变化,女子改嫁或是直接立女户招赘这种事情已经很常见了,再也没有敢税闲话的,毕竟有着朝廷的政策支持。
    随着各种发明越来越多,虽然都是一些基础的发明,并不像蒸汽机那样有点现代化机器的影子,但是对于百姓的生活来说,也确确实实有点作用。工厂在大周也遍地开花,如此更是带来了无数的做工岗位,女子们也能走出家门,赚的钱也不比男的少多少,她们的地位也因此理所当然地提高了。
    毕竟在百姓中,尤其是现在随着义务教育改革,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以前那些女子以夫为天的说法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也少了不少,这个时候,大多数时候,家里面谁赚的银子多,谁自然腰杆子硬,拥有了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