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幸好您没忘了您是皇上,您身上有江山社稷,有百姓有大义,故您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整日为了一个女人伤春悲秋的,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不适合您。还有,您和皇贵妃一开始本就不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你们的出身决定了你们的格局和眼界有天壤之别,您忙着朝政大事无暇顾及她,而她偏又不思进取,妄想用那点旧恩旧情捆住您,一看捆不住,就开始使用下作手段来铲除身边异己,甚至还把手伸向您的子嗣,这样的女子,您至今念念不忘,您说,不是您自己的错难不成还是别人的错?”
曾荣越说越顺溜,一时又忘了对方的身份,这次不用朱旭提醒,一旁的常德子忍不住低声道:“回太子妃,您逾矩了。”
本来正黑着脸想要训人的朱旭听了这话只得扯了扯嘴角,“罢了,这丫头没上没下又不是今天,她什么时候不这样?”
“对啊,常公公,我之所以屡犯宫规,正是因为有皇上的偏爱啊。不过我和皇贵妃不一样,我知轻重,有分寸,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一直在努力跟上皇上的脚步,不管做什么,我都努力做到最好,不辜负别人给我的机会。就好比做绣娘,我能做到自创针法自己花心思设计花样,才能在几个月内脱颖而出;做药典局的女官,没人教我医理,我可以先学药理,所以我能给太子列出适合他的食疗方子,一个冬天能让他远离太医;做史官,我能潜心钻研别人的文案,并能很快学以致用,琢磨出有自己特色的文风来。我想,皇上定然也是看到我的努力,这才同意我留在太子身边。成亲后,我仍没有放松自己,给太子找良医,在他最最煎熬的时候守着他,并为他清除身边魑魅魍魉,常公公,您知道吗?当我听到皇上夸我,说我和太子是互相成就的,你不知我当时有多开心,这是皇上对我最大的认可。”
这番话是说给常德子听的,更是说给朱旭听的。
果然,朱旭再次陷入了回忆中,他在思索,这些年童瑶究竟带给他什么了。
快乐肯定是有的,关心也不少,每次他胃口不好时,童瑶会亲自做小吃什么的给他送来,会叫他过去一家三口吃顿饭,会在院子里种上他喜欢的花。
可带给他的麻烦也不少,不是在他进皇后屋子里打发人来告诉他朱悟病了就是在他刚翻了别的女人牌子时打发人来说她不舒服了,犯了心梗什么的。
再有就是明知道他有奏折没批阅完也非缠着他不让他离开,说是这不差一天半天,身子最重要。
等等,等等。
正因为他的纵容她才一天比一天胆大,最后竟然在朱恒母亲身上做手脚害死了朱恒母亲又把手伸向朱恒,可那个时候,他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信她一人。
可不就是他的错。
第六百九十五章 考验
其实,曾荣说的这番话别人也劝过朱旭,只是别人不敢像曾荣这么一针见血,也不敢像她这么以下犯上,故而,总说不到问题的核心,且把所有过错都推到童瑶身上,这才让朱旭起了逆反之心,有些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
和曾荣谈过之后,尽管他嘴上不承认,但内心的确有触动,且还不小。
之前他一直纠结的那个点是童瑶是他看中的人,可最后却是他对不住她,违背了他曾经许下的诺言。
是曾荣点醒了他,他和阿瑶不是一类人,因为一开始他们就是错的,一段被算计来的感情又怎么会有真心?又怎么可能相互成就?
可叹他却一直看不透,或者说,这些年他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就像那个抱柱的尾生,死守着一句年少时的诺言。
太后是晚膳时发现儿子脸上多了几分生气,或者说多了几分人味,没少对着侍餐的曾荣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又像是回到之前在宫里曾荣给他做女官时的相处模式。
曾荣则选择性耳聋或选择性视而不见,再不就是拉着她告状,说皇上欺负了她,故意刁难她等等。
太后老人家乐呵呵地为她主持了公道,这顿饭,不仅老人家多进了半碗饭,就连朱旭也比平时多吃了不少菜,都是曾荣夹给他逼他吃的。
既然朱旭的心结已解,太后郁结于心的忧思也很快散去,曾荣给朱恒修书一封后,也放慢了行程,陪着这两人一路游山玩水。
因着曾荣也算见多识广,每到一处还会提前做点功课,加之她语言风趣,还会临时编几个传闻轶事来哄人开心。
虽说故事是假的,但曾荣带给大家的开心却是真的,朱旭不得不承认,这丫头确实是个妙人,有趣的紧。
这日,他们途经邯郸,在邺城遗址前凭吊这座六朝都城时,曾荣念了一首岑参的《登古邺城》,念到最后一句,“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曾荣生怕勾起朱旭的旧情,忙改了话题,说了一段曹操的生平。
“回父皇,儿媳觉得父皇有些地方和魏武帝有几分相似。”曾荣刻意奉承道。
朱旭给了她一个冷眼,“巧言令色,鲜仁矣。”
“回皇上,这怎么是巧言令色,儿媳说的是有些地方,并非全部。比如说,你们两个都主张锐意革新,主张唯才是举,还有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等,这些难道不是父皇的功绩?当然,文采武略等方面您确实逊色,这些年真没见您写过什么诗词歌赋,倒是有几幅画,还算差强人意,武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