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芸这才知道自己好像招揽了一个大麻烦。
她想流泪了。
然而,此时不得不套用一句经典鸡汤,她不坚强,谁替她勇敢?
陈晓芸先习惯性地拉着人去开房,她给的钱。
章云西就算想给钱也没用。因为他没钱。
他拿着笔记本,躺在1932年亚特兰大的酒店的床上,确信,这是他23岁的人生中,最奇妙的一日。
陈晓芸人生已经足够奇妙了,她也是没想到,能够更奇妙。
是章云西,是成为她密保问题之一的男生。
陈晓芸想起章云西说他中文不好,头隐隐约约又作痛起来。
好看也不能当饭吃。
她知道,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快能够回到现实。
为此,她也租了一个两房一厅的公寓,在玛格丽特家的不远处,莫名其妙开始了和章云西的同居生活。
陈晓芸不信章云西都硕士毕业了,还写不出文章,让他写写给她看看。
谁成想,章云西写字倒是会写,一笔一划的,像幼儿园学生水平。
陈晓芸努力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还安慰他,“没事的,万事开头难。我相信你。”
“我不是很相信我自己。”章云西也头大,投身文娱行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需要写万字论文的一天,还是关于一部他根本没看过的小说。
陈晓芸没有将《飘》默写下来的本事,只能给他讲解重点剧情。
她认为自己这次讲完课,是时候跟风去考个教师资格证,面试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她都能面对大明星,坐怀不乱,一心只有教育事业。
第三十四章 之因地制宜 “请问你有男朋……
既然千辛万苦来了《飘》的文学世界了, 陈晓芸决定写篇简简单单的爱情小说,契合一下时空主题。
可她的脑海里没有具体的非常想写的故事,丝毫没有灵感。
她坐在餐桌旁边的凳子上, 先将自己写了一半的论文暂时放下了, 并试图观察一番章云西的美貌,从中汲取一点少女的爱意和写作灵感。
章云西同学正坐在房子自带的棕色沙发上, 前倾, 疑似神色专注地听着广播。
他们的收音机音量调不了多大。
这是他们来到亚特兰大的第四日。
前几日, 他们一直奔波于租房子和购买必需品,加上陈晓芸会给他讲解一下《飘》的内容和其中的意义。或许是耗费精力过多,他们两个都累了。
陈晓芸是讲课讲累了, 章云西是学习中文写作学累了。对章云西来说,无异于刚学会走路, 就要求他参加奥运会。
陈晓芸决定给章云西放个假。因为她总共要写六万字,而章云西只需要写一万。
她是不急的。章云西如果急,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多数人对于1932年的美国没有什么概念,脑子掠过的只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牛奶宁愿倒入河里也不卖”等等历史课本上的小故事。
陈晓芸唯一能确定的是, 这里并没有手机或电脑能玩。也不像上海滩,出门还能找到各式各样好吃的饭菜。
此时娱乐活动并不多, 加上他们尚未熟悉周边环境。于是他们坐在客厅中,打开收音机,试图听听广播缓解一下无聊感。
1925年,世界上第一部 电视机雏形诞生了。距离1925年, 才过了几年, 他们自然没有机会能够看电视来娱乐放松。
陈晓芸买了一个收音机,个头不小,价格也不便宜。
她还记得高中历史书上罗斯福1933年开始的著名的“炉边谈话”广播。可惜, 离那时候还有点远,没有机会听听罗斯福的声音。
他们租下的房子有陈晓芸心心念念的壁炉。然而,夏天壁炉里点火,似乎只能进行烧烤活动了。
“怎么样,好听吗?”陈晓芸如此问道。
收音机里的英语也很好地被翻成了带有翻译腔的普通话。
她隐隐约约能够听到一两句。
娱乐节目并不是24小时都有的。她话音刚落,收音机就直接出现一声“再见”,回归了杂音。
“再见”二字,她听得特别清楚。
陈晓芸沉默了一秒。
其实这样的独自相处,还挺微妙的,尤其是还不相熟。
她想起了自己之前一个人去旅游,坐的位置是由软卧改造成的硬座。小小的车厢把六个人关在一起。信号不好,玩手机体验奇差,看书也看不下去。
这时候,唯一能打发时间的就只有聊天了。
幸好,他们车厢里的人都是年轻人,尚且可以聊得起来。然而,各自真真假假地交代完生平后,一看时间,才过去十分钟,他们又陷入无尽的尴尬。
陈晓芸此时此刻感觉到了和那时候一样的因沉默而起的尴尬。
她积极拾起话题,问章云西:“你平时会玩什么呀?”
章云西关掉了只剩下杂音的收音机,回过头看坐在不远处的女生。她正乖乖巧巧地坐在位置上,显得有些可爱。
他不由自主笑了笑,问:“我吗?”
待他一望过来,陈晓芸只看到他朝她笑,脑子便“嗡嗡”作响。
她好想捂住眼睛,可是捂上眼睛,那更尴尬了。
“嗯,你会玩什么?”陈晓芸装作镇定的模样,继续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