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2页
    卫嘉树脸上带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浅笑,太后果然是偏袒慧嫔的……
    忽的,太后忍不住唏嘘,“燕音这孩子,原是极爽利又懂规矩的,没成想,这次竟然这般糊涂!”说着,太后忍不住连连拍案。
    卫嘉树忙柔声道:“些许小事,不值得太后这般生气。”
    太后暗自打量着良妃,倒是对此并不十分生气,便略略松了一口气,虽说是贤嫔出了这等阴损的主意,还那般挑唆慧嫔,可事情毕竟是慧嫔和顾家亲手做下的!
    太后心道,良嫔虽然出身不高,但还是颇有几分心胸的,“幸好这件事没有闹得太大,只是……你父亲的功名……”虽说这是个举人功名,可是良妃的父亲据说因此都气病了。
    卫嘉树小声道:“说到底,也是臣妾父亲不好,不怪旁人揭发。此事皇上既已处置,臣妾便不会再往心里去。”
    太后松了一口气,面露怜色,“你倒是心胸宽广,若换了是皇贵妃,只怕早就喊打喊杀了。”
    卫嘉树忍不住吐槽,皇贵妃的爹那可是皇帝亲舅舅,借慧嫔仨胆儿也不敢搞皇帝的舅舅啊!
    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卫嘉树就离开了寿宁宫。
    她前脚离开,一个纤细的身影便从太后的内殿走了出来。
    太后看了那女子一眼,“你也都听见了,这件事,良妃不会揪着不放,皇帝面前,她也不至于进什么谗言。”
    这纤细的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慧嫔的亲妹妹美人顾燕羽。
    顾美人噗通一声跪下,磕了头,“都是嫔妾与姐姐不好,还劳累太后费心说和。”说着,顾美人泣泪两行。
    太后微微露出不忍之色,“好了,起来吧。回去好生照顾慧嫔,若能诞下个皇子,皇帝看在子嗣的份儿上,想必会原谅慧嫔的。”——只是这恩宠,是不能指望了。
    第271章 良妃丧父
    出了寿宁宫,卫嘉树本想顺道去万福宫看望一下礼贵妃,但不料这晴好的天儿突然转阴,卫嘉树担心下雨,便直接吩咐太监,速速折返长秋宫。
    卫嘉树的判断是正确的,肩舆才抬进长秋宫仪门,便稀里哗啦下了起来,卫嘉树匆匆进殿,衣衫还是被濡湿了。
    连忙换了干爽的衣裳,英落姑姑亲手为她摘了簪钗、散了发髻,用干爽的松江布仔细为她擦着头发。
    外头雨声淋漓,卫嘉树歪在贵妃榻上,饮着一盏热乎乎的红枣炖雪蛤,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气。
    英落微笑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下完了这场雨,只怕便要下雪了,今年的皮草也差不多该进贡进京了。”
    卫嘉树一脸倦懒,是啊,眼看着就是猫冬的季节了,再过些日子,就该通暖气了。
    “喵呜~”圆滚滚的小爱悄无声息跳到了贵妃榻上,在她手边蹭了蹭。
    英落却是骤然变了脸色,不由分说便将那只肥猫给拎了下去,小爱不满地“呜呜”了两声,英落寒着脸训斥转职照顾猫儿的小太监:“娘娘如今有了身孕,怎么能放纵猫儿往榻上跳?万一压到娘娘肚子可怎么是好?!”
    小太监吓得小脸都白了,连忙噗通跪倒在地,咚咚磕头。
    卫嘉树摆手道:“小爱素来乖巧,不妨事的。”
    娘娘都说了不妨事,英落也只得把肚子里没说话的训斥之言给咽了回去,对那太监道:“以后仔细些,退下吧!”
    “是!”小太监松了一口气,连忙抱起狮子猫,躬身退了出去。
    卫嘉树瘪了瘪嘴,有了身孕,就是事儿多,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碰的……
    这时候,路惟忠半身湿漉漉地跑了进来,一脸悲怆地道:“娘娘,宫外传来消息,说您的父亲病得愈发重了!”
    卫嘉树愣了愣,不就是被革了举人功名,狠狠丢了一次脸么……至于么?卫嘉树心中嘀咕。
    英落忙柔声询问:“娘娘,还是安排个太医去卫府吧,昌县也不算远。”
    卫嘉树毫不犹豫摇头,“卫家才出了这种事情,最好还是安安生生。何况,我瞧着,他这是心病。”
    英落微微颔首,“娘娘所言甚是。”
    路惟忠也连忙宽慰:“娘娘封妃好消息奴婢已经着人送信回卫府了,有了这样喜讯,想必您父亲很快就能康复。”
    卫嘉树巴不得卫勋就此病死呢!
    这个狗渣爹,就只会给他们姐弟拖后腿。
    卫嘉树心中默默诅咒着卫勋,却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乌鸦嘴的潜质。
    这个冬天,卫勋病情沉珂,最终死在了天泽十七年的寒冬腊月里。
    卫嘉树听闻这个喜讯,心里登时高兴得恨不得放鞭炮庆祝一下!喜大普奔啊!
    但是,她忍住了,好歹这死的是她亲爹,她就算做不出哭天抢地的样子,也不能表现得太兴奋吧?
    忽的,卫嘉树想到一件事,卫渣爹死了,她貌似需要守孝吧?
    按照古代的规矩,未嫁女需守孝三年,已嫁女需守一年。
    刚这么想着,底下便禀报说,皇帝驾到。
    卫嘉树慢吞吞起身,才刚走出次间,便看到皇帝迎面大步而来。
    她连忙扶着腰身屈膝见礼,四个月的身孕,穿着宽松肥大的衣衫倒是看不出显怀,但实际上,腰身已经粗了一圈。
    宣承熠赶忙亲手扶起嘉树,执着她的手,二人一并去次间的榻上落座,“朕听说你父亲去世的事儿,已经叫人赐了一千两治丧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