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1页
    祁景之听完之后,第一反应就是问老父亲:“那岂不是……诗锦知道了,我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父亲?”
    “做都做了!还怕别人知道吗?”
    祁景之双手肘撑着膝盖,抱住头,前所未有的颓败。
    祁老爷子说:“行了,事已至此,你还能回到过去不成?以后别再干涉祁正他们小两口的生活,我也一样。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自作聪明,祁正也不会结第一次婚。”
    如果没有第一次婚姻,似乎祁正也不会有机会认识现在的妻子。为此,老爷子心里的内疚感少了不少。
    以后如果有机会,老爷子一定要告诉他的孙媳妇,不要责怪祁正第一次结婚的黑历史,要怪就怪他这个自以为是几十年的老头。
    时隔多年,祁景之第一次真诚地向父亲求助:“爸,那您说,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老爷子说:“你还能怎么办?按照祁正他们两口子说的做就行,其他的,就不要自作聪明了。”
    祁景之想了一下说:“儿媳妇说,要钱补偿祁正,我是不是要给钱?”
    “废话!你还想不给吗?儿子结婚,你到现在一分钱都没出,你算什么父亲?”
    许疏桐并不知道自己很快又多了一笔钱,她这两天正忙着和顾老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很多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看着下班前,跑到工地旁边摘野花的许疏桐,顾老忍不住和旁边军方的负责人抱怨:“你说小许老师怎么就想不开,非要跟着祁正在柳城,回京城,做更多的事情不好吗?”
    “顾老,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爱情的力量,不可低估!”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许疏桐霸气护夫的事迹,谁不说祁正的运气好,娶了这么一个有本事有学历长得还好看,对他又很好的妻子。
    工地上的事情忙完,许疏桐带着不少野花和祁正一起回到市里。
    田嫂一边把野花插在花瓶,一边跟祁正和许疏桐八卦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祁景之和周春月当天就离婚了,周春月和周晓舟从大院搬出来,住到南胡同的一套房子里。
    他们离婚的第二天,祁景之突然出现在田嫂跟前,因为田嫂没打算让他进屋,所以他直接把带来的袋子交给田嫂。
    田嫂指着茶几上的袋子说:“喏,就是这个袋子,我捏了一下,硬硬的,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许疏桐说:“应该是钱吧。”
    祁正把袋子打开,往里边看了一眼,说:“是钱。”
    许疏桐说:“明天我们继续买房?”
    祁正说:“都听你的。”
    田嫂在郑家长大,也算是见多识广,几十年前的大户人家,有钱之后都是买地置产。
    现在是新社会,很多国企单位和机关都是分房子,大家的观念也就慢慢地改了。之前许疏桐买四合院,田嫂还有些不太理解,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思考,她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理念,应该错不了。
    小许多聪明的姑娘,她这样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田嫂直接给许疏桐提供了好几个想卖房子的人的信息。
    吃完午饭,许疏桐和田嫂继续商议买房大计,祁正则不得不去军校继续讲课。
    他原本答应讲一个星期的课,结果又被多加了几天。这算什么休假呀!
    没有祁正黏着,许疏桐反而有时间把这段时间没有来得及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妥当。
    离开柳城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许疏桐第一次往柳城打电话。
    首先就是给邓嫂子打,问问她服装厂那边什么情况。
    还别说,杨晨光这个包工头特别有用,服装厂除了建造,还顺便给装修了。大量的订单,仅依靠出租纺织厂的厂房,已经不足以完成,厂房这边盖好多少就使用多少。
    除了工作方面的事情,还有私人的事情也都解决好。那个故意在柳城饭店诋毁邓翠华名誉的女知青,也被邓姐亲自给处理了。
    “我也没干什么过分的事情,就是把她当年在我们村里插队所作所为,跟她现在的丈夫,还有婆家都说了。还有,她这种行为也涉及到了不正当竞争,派出所这边也关了她几天。”
    许疏桐听得出来,邓姐似乎又比之前自信了不少。
    听邓姐说,现在大院里的嫂子们,都特别热衷于化妆,其中有一个嫂子特别有化妆的天赋,她还找到邓姐,让邓姐帮问问小许老师,她有这样的天赋,能不能变成赚钱的工具?
    许疏桐说:“当然了!你让她把手艺继续练起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柳城,我会指导她的。”
    接着又往食品厂那边打电话,是方燕接的电话,经过之前妥善处理以前的婆家和前夫的事情,方燕也自信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刻意躲着许疏桐。
    在电话里,方燕汇报着半个月里食品厂的业绩,同时还告诉许疏桐,又多了一个企业食堂合作,过去半个月销售额提高了20%。
    许疏桐把方燕夸奖了一番,最后还说:“方燕姐,你现在特别棒你知道吗?从你的声音,我都能听得出来,你特别自信。这样非常好!”
    方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因为化妆了吧!小许老师,您说奇怪不,化妆之后,我真的觉得自己变得很不一样了。”
    许疏桐说:“不奇怪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说结过婚或者离婚的人灰头土脸才符合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