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点点信息,但陶睿觉得,如果他是皇帝,他就会这么干。这样不但能收复整片草原,开拓疆土平息边关战乱,还会让三公主青史留名,管理整片草原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三公主将得到所有人真正的尊敬,发自内心的尊敬。
流年小声说:【睿哥,如果你猜的都是真的,那三公主要跑了啊,追不追?】
陶睿笑了,【追!我要是猜对了,那我可能找不到比三公主更合我心意的媳妇了。准备一下,我们要换地图了。】
陶睿这一夜没修炼,他在书房里看完了所有关于草原的书面记载和边关地图。
第二天下朝他直接去见皇帝,铺开地图和皇帝说边关一定会开战,不如事先准备,如何如何。
皇帝刚开始以为他想说乌克敦狼子野心,要如何防备接待之类的,没想到突然说到排兵布阵上去了,还说得挺好,问题是这不是武将干的事吗?陶睿之前一直是文官啊。
不过皇帝很快就将这些思绪抛开,专注地听陶睿讲述他的计划。
两军对战,不止是兵法那么简单。如果有周密的计划,获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陶睿提出的计划就足够周密,超出他想象的周密,让他在听完之后夸赞声脱口而出,“妙!此计甚妙!”
陶睿笑道:“如此,不论乌克敦此行向大周提出何等要求,我大周都无需答应。姿态摆得越高,对我们的计划越有利。”
皇帝看向他,微微挑眉,“谨之似乎话里有话。朕还不知,谨之为何突然对草原感兴趣了,竟要亲自出征。
你可知,战场上刀枪无眼,纵使你武艺再高,也有丧命的危险。你与家人团聚仅数年,要冒这样的险吗?”
“保家卫国,好儿郎自当出一份力。臣身为大周丞相,怎能眼睁睁看着外人侵扰我国子民?至于臣的家人,他们都在天子脚下,定能一切安好,臣很放心。”
皇帝点了点头,思忖着踱了几步,又道:“朕还有另一个计划,或许由三公主深入草原内部,更容易成功。”
陶睿都没问他的具体计划,直接就说:“如此需要冒险的就是三公主了,即便最后胜利,草原的气候与各方面条件远远不如中原,皇上放心留三公主在草原生活吗?”
当然不放心。要不然,皇帝之前也不会放任陶睿和三公主相处了。不过他的打算其实是让陶睿随三公主去草原,他们两人联手,自然能治理好草原。只有一个问题,下一任皇帝容得下他们吗?
这一点一直都是他心中的疑虑。
三公主自幼聪慧,他宠爱三公主不止是因为先皇后,更多的是因为三公主乃是他所有子女中最聪慧的一个。
这么多年,他时常惋惜三公主不是男儿,并非他重男轻女,而是群臣百姓不会轻易接受女子称帝。大周国泰民安,他当将精力放在建设国家上,怎能因女儿引发内乱,耗损国家元气?而且他也怕,他没那么多时间为女儿铺路,他已经年过五十了。
皇帝沉默片刻后,突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谨之,你觉得朕身体如何?”
陶睿立刻回道:“皇上身体康健,同龄人中无人能及。臣以为,皇上将来能带着曾孙骑马射猎,共享天伦。”
要见到曾孙可能要十几年之后,要曾孙骑马射猎至少要三十年了。那时他八十岁还能骑马,陶睿也是对他太有信心了。
关键皇帝看看陶睿的表情,发现他居然不是奉承。皇帝不由地笑了一声,“谨之总是与旁人不同,便是太医院那些人也不敢如何同朕说。”
陶睿勾起嘴角,玩笑道:“若臣说自己会点相面之术,皇上信吗?”
皇帝摇摇头,朗声笑起来,“你呀,只有这时候才像个少年人。你给朕说说,你都二十了,为何还未娶妻纳妾啊?你祖父不着急?”
“臣的家人都重情义,臣告诉他们,臣要找到情投意合之人,一生为伴,不可操之过急,毁掉一生。说来也巧,宣国公府沦落到宣谨伯府,刚好都有臣之养母的影子,臣的家人亲身感受过,非常认同臣的想法,便未再催促过婚事。”
两人你来我往地说了这么多,陶睿嘴就是严得很,半丝不透露他对三公主的想法。但要说不透露吧,他又明确表示了不希望三公主嫁去草原。
好在皇帝完全能明白对话背后的意思,心里暗骂他一句滑头,干脆打发他走人,自己认真考虑一下。
事情有变,需要考虑的事很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做皇帝的,每个决定都不是那么容易。唯一确定的便是,他的决定必须对国家有利。
许久之后,皇帝叫人找来五皇子,亲自考校了一下。五皇子还未满十岁,才智中上,在皇帝看来,若全力培养,五皇子又没被别人带歪的情况下,能做个守成的皇帝,将大周维持现状便是尽全力了。
皇帝又见了御医,确定自己的身体比之前还健康,仿佛壮年时期。接着他才寻三公主一同用晚膳,将陶睿那番话告诉她。
三公主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但她没有欣喜,反而面露迟疑,“父皇,陶大人会不会是因为父皇的原因,才……”
皇帝笑了,“朕还是头一次看到你如此不自信。玉馨,谨之是什么人?他若不愿,就算朕赐婚,他也有办法拒绝。一旦他开口,那必是他心中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