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日后,早朝上,成桓帝说起了清淮一带汛期凶猛,布政司已经将灾情的奏疏呈上来了。
因着黄河洪涝灾害已经是经年的老问题,朝廷赈灾也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是以大家也都没有特别的慌乱,按部就班的提了几条赈灾的建议,之后便是等户部勘查,国库拨款,押送银子和粮食到地方……
只是这次,成桓帝在监察御史之后,还点了俞景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同行。
众人皆惊。
这身份不可谓不大了。
钦差下地方,代表的是皇帝本人,见其如见君,俞景在清淮一带都可以横着走了!
俞景面上倒是没什么波澜,站出来接了旨后便退回了队伍里。
下朝后,郑逢年回了府,没多久蒋轶昌便来了。
还是在郑府的书房里,郑逢年见到蒋轶昌率先说了一句:“你手上的册子,先交到我这来。”
近段时间蒋轶昌朝中和府上都不太平,稍一想便知是被俞景盯上了。
蒋轶昌跟他多年,在京中的一些世家与郑逢年的往来最开始多半是通过蒋轶昌的手,两人关系走的近,这在朝中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如今俞景手上已经有了一本册子,如果再让他拿到第二本,那他们的破解难度就会降低很多,郑逢年不放心。
蒋轶昌也知道是什么原因,二话没说便应了下来。
之后他又问道:“皇上这次派俞景去清淮,是不是要提前跟那边交代一下?”
郑逢年摸了摸胡子:“我让清儿过几日便先启程过去了,这次的赈灾款,只动修堤建房这些与民打交道的回扣,其他明面上的东西一点都不要动,你跟往来的几个相关的人都交代一下。”
“那地方官员那边?”
“我会给清淮的州牧去信。”
往年赈灾款拨下去,层层盘扣,真正用到地方的其实与朝中拨下去的数字已经相差甚远了,
这次俞景做了钦差大臣,以他的洞察力,赈灾的钱款到了清淮,但凡有点变动他定能察觉,这次他还是要小心为上了。
只是若是把钱用出去,再从中动手脚,那就隐蔽多了。
-
俞景这趟成了去清淮的钦差大臣,虽然没有升官但胜似升官,下朝后想与他结交攀谈的人便更多了。
他脸上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笑,从容的与围上来的官员们交谈,目光不动声色地将他们脸上的细微神色收进眼底。
要说京中这些人,一直以来对这大笔的赈灾款都没动过手脚,他是不信的。
来找他的攀谈的人里,大多数无非就是看他最近得皇上看重,所以来套套近乎,想着让他有机会也在皇上面前替他们美言几句。
但总有那么几个,是冲着这次清淮赈灾的事来套话的。
俞景装作不察,笑眯眯的一点也不藏着掖着。
“众位同僚都说笑了,此行都是为皇上办事,我也就是到地方监督两日就回了,总要看看钱有没有落到实处,不能打水漂了不是?”
“那是那是,小喻大人年纪轻轻就心怀天下,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旁的人自然附和,俞景也就随便谦虚了一下:“职责在身,应该的。”
待出了宫,他坐上轿子,矫帘放下时,他面上的笑也收了。
刚刚有几个人他都记下了,回头叫魏世昭好好查查。
一路回了府中,苏闻琢正在屋里看书。
此时已入盛夏,她在屋里摆了两个冰盆,便又犯懒不喜欢出门了。
俞景看见自家夫人正懒洋洋的靠在软榻上,手拿着一本书,宽大的袖子滑落,露出一截雪白的藕臂。
他笑着走过去,揽住她在一旁坐下,往书前凑了凑:“我夫人在做什么学问如此认真?”
苏闻琢见是他回来了,眼睛亮了亮,舒服的靠进俞景的怀里:“哪有夫君有学问,我就看看话本子。”
末了她又想起什么,仰着小脸问道:“世子那边,那个男人有消息了么?”
前几日苏闻琢将几张画都画好后便交给了俞景,俞景说过几日让魏世昭的人临摹了到时候拿着去找人。
俞景将人搂在怀里,又拿起小扇子给她扇着风,边道:“还未听说有眉目,毕竟只能暗中查找,不能打草惊蛇。但我们有了画像,若是下次见到便能认出,他再想动手脚就不那么隐蔽了。”
苏闻琢点点头,俞景说的有道理,那头若是察觉到暴露了,定又要用新的法子藏起来,若是来个易容什么的,他们又会陷入被动中。
俞景边扇扇子,边又牵过苏闻琢的一只手在手心里捏了捏,想起今日朝中的事,提前与苏闻琢说了一声:“窈窈,再过几日我怕是要去一趟清淮。”
“啊……”苏闻琢下意识的扁了扁嘴,“这才归京没多久呢,又要出去了么?”
俞景看着怀里姑娘小脸上的笑一下便垮了下来,忍不住低笑了一声,捏了捏她软软的脸颊:“这次带着窈窈一块儿去,好不好?”
苏闻琢完全没想过能跟着俞景一起出盛京,这下听的人都坐直了,有些不敢相信:“我……我可以跟你一块儿去么?夫君是去办差的吧?带上我会不会不太好?”
俞景不甚在意的将她重新搂回怀里:“不要紧,去清淮要走水路,你跟着也不会耽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