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郡跟京城距离不算太远,饮食起居相差不大,是以住的还算舒服。谢嘉语道。
黎氏笑着道:嗯,姑姑习惯就好。若是有什么不习惯的,也可跟大嫂或者跟我说一说。
谢嘉语点了点头,道:侄媳妇快别站着说话了,坐下吧。
多谢姑姑。
说着,黎氏就和谢思蕊一起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春桃,去拿些点心和零嘴儿过来。谢嘉语道。
话音未落,谢思蕊就一脸期待的看着春桃,道:可有桂花糕?
春桃笑着道:有的,这就给三小姐拿过来。
黎氏在一旁道:让姑姑笑话了,这孩子从小就爱吃。
谢嘉语看了一眼留着刘海儿,圆圆的脸蛋,一脸稚气的谢思蕊,道:能吃是福,蕊姐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好。
黎氏接着道:这不,前几日还跟我说在您这里吃的桂花糕好吃,催我来给您要方子呢。
谢思蕊听着这话怎么跟之前说的不太一样啊,她何时催过母亲了:母亲
你看看她,还不好意思了呢。黎氏笑着道。
谢嘉语道:这有何难,冬雨,让人把方子抄一份,一会儿给蕊姐带回去。
是,小姐。
恰好,此时春桃把点心端过来了,谢思蕊本想辩解些什么,但是一闻到桂花糕的味道,眼珠子立马就移不开了。
黎氏坐在这里跟谢嘉语又说了许久的话,谢思蕊吃了三块桂花糕之后才离开了。
临走时,谢嘉语让人又给谢思蕊带了几块桂花糕回去。
若是想吃,尽管来就是。谢嘉语笑着跟谢思蕊道。
谢思蕊擦了擦嘴角,忍着想要打嗝的冲动,道:多谢姑祖母。
黎氏和谢思蕊离开之后,谢嘉语感慨道:这一对母女倒是有趣。
说罢,就拿了一本书靠着窗看了起来。
正看着呢,就有小丫鬟来报,说是侯爷让她去前院书房。
谢嘉语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带着夏桑去了前院。
巧的是,刚刚到了前院,就遇到了从外面回来的谢思盛和谢思敏兄弟俩。
姑祖母安好。俩兄弟看到谢嘉语,虽有些意外,但礼不可废,全都快步上前过来请安了。
谢嘉语看着这两个入芝兰玉树一般的侄孙,也甚是宽慰,他们谢家的后辈长得颇精神。
只是,正感慨着,就听谢思盛道:前几日几位妹妹无意间叨扰了姑祖母,是侄孙教妹无方,惹了您的心情。侄孙在这里给您道歉了。
谢嘉语本想着离开的,听到这句话却硬生生停住了脚步,挑了挑眉,道:嗯,知道错了就好,以后你定要好好教育教育她们,担起来兄长的职责。
谢思盛道:姑祖母教训的是。平日里看着她们倒是好的,只是不知怎么就在姑祖母那里不听话了。以后侄孙一定让她们谨言慎行。
谢嘉语本不欲与他交流过多,但听着这话,却多了几分兴致,假装没听懂谢思盛话里的机锋,板了板脸,认真的道:你说得对,一定要让她们谨言慎行。在家里怎么说都行,这万一传到外面去就不好了。北郡不管是否富庶都是咱们谢家的根基,切不可用穷乡僻壤四个字来形容。往小了说,人家说咱们文昌侯府的姑娘不懂规矩,往大了说,那是不敬祖宗不知礼数。咱们谢家的百年基业可不能毁在你们这一群小辈的头上。
谢思盛被谢嘉语说的脸一阵白一阵红,他正要说什么,就听到旁边的二弟大喝了一声。
无知,简直太无知。
一时间,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谢思敏的身上。
第12章 皇陵
谢思敏皱着眉头,气愤的道:妹妹们竟然能说出来这种话,可见平日里没有好好读书,姑祖母如此惩罚甚好。多抄几页书,跪跪祖宗,也好过天天在外面乱嚼舌根。
说罢,不赞同的看了一眼谢思盛。
见谢思盛脸色不虞,索性不再理他,而是转头看向了谢嘉语,躬身道:还没来得及好好谢谢姑祖母,那本东山先生的《幼学琼林》我甚是喜欢。瞧着竟与大家收藏的笔迹不太一致,落款时间也比较早,像是他早年的作品。
谢嘉语没想到谢思敏如此痴迷于东山先生,这么个小细节都发现了,于是点点头,道:正是,这大概是东山先生的第一本字帖。成书之后,曾被先皇大加赞誉。自那以后,东山先生便对自己的书法要求更加严格,勤学苦练,后又写了几本字帖。现如今,流传最广的那些字迹自是他勤学苦练之后的成果。
谢思敏从未听人讲过东山先生的这些事情,被谢嘉语说的入了迷,听完,感慨道:没想到姑祖母也如此喜欢东山先生,侄孙竟从未听过东山先生的这些故事。亏我还自诩对东山先生了解甚深,可见不如姑祖母良多。
谢嘉语听了这话,脸上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她喜欢东山先生?开什么玩笑。到现在,她能记起来关于东山先生的事情就是他逼着她练习书法。
呃,大概是吧。谢嘉语有些尴尬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