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页
    如何告知官府?会不会被重视?
    一时他闭目拧眉,沉思良久也没出声。
    姝眉忍不住打断沉寂:“爷爷!滦平县新任县太爷不是和爹爹同榜么?记得爹爹和他还有些交情呢!他上任后还派人来咱家拜会过呢!”
    老太爷猛地一睁眼:是啊!怎地把他给忘了?有这层关系,自己再亲自出面,没准就成了!
    欣慰的拍拍孙女的肩。
    事情紧急,老太爷打发走孙女,赶紧送拜帖联系县太爷。
    后续极其顺利,县太爷不仅极其重视老太爷的提醒,还在防治蝗灾时采用了姝眉借祖父的口,提出的一些前世的经验之法。
    在后来真的爆发双灾,别的县受灾后果轻重程度,都取决于滦平县知县知会他们的时间和他们自己的重视程度。
    独独滦平县灾情最轻,损失最小。
    眼看到秋收,大部分粮食还有收成。
    大家都齐齐松口气。
    只是这口气刚松完,就砸来一个大坏消息:北疆外族大举进犯!
    第二十四章 南迁遇险 齐心抗敌
    去冬雪灾,已经让鞑靼蠢蠢欲动,时不时小规模的在大明边境抢夺物资。
    今夏的大旱和蝗灾,使本来因环境恶劣,物资匮乏,造就的天然掠夺性,终于按捺不住。
    鞑靼几乎集全国之兵力,甚至还纠集周边一些小国,同时大举进犯,想干票大的。
    不仅要掠夺物资人畜,更打算霸占一些大明靠边境的富裕之地,以图解决本国一直的危机。
    大明今上曾经为了惩罚鞑靼的进犯,下令封锁了双边贸易,致使他们更想撕开这个口子。
    鞑靼是正所谓穷凶极恶,大明边军却还以为是以前的小股骚扰,重视度和准备都不足,致使鞑靼这次入侵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边疆重镇开平和大同。
    不及时阻止,鞑靼铁蹄很有可能直逼北都城。
    开始大家都没有太多恐慌,毕竟这么多年两国边境的摩擦或交战,还是大明的胜率高一些。
    否则也不会出现大明防军轻敌的现象。
    再说至今还没出现过鞑靼能打到北都附近的现象。
    这次却明显不同,鞑靼已经蓄谋已久,这两年的灾情又给了发动这场战争的契机。
    仗只打了两个月就撕开了大明的第二道防线,占领多个边疆村镇,烧杀掠夺,还步步为营。眼看就逼近了北都。
    除了大规模作战,还时不时有小队骠骑深入,抢一票就走,杀人放火,危害民众,扰乱民心。
    甚至还有一次突袭,重伤了大明防军统帅。
    滦平县虽离边境比北都还远,可边疆重镇开平和滦平都紧靠滦河,分别在河的上下游。
    滦平县历来富足,鞑靼万一顺流而下,肥肥的宰一把,也不无可能。
    那几乎紧挨滦平县的周家老家十里铺也就很危险了。
    人心开始惶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家都有了南迁的意向。
    甚至连周家大爷,三爷分别来人、来信急催父母,带家人搬至上都或京城。
    因有正在北疆作战的周霆,对这场战争引起的恐慌,周家比旁人更多一层担忧。
    幸亏在北都的王勇之托张守备,打听到周霆安好。
    分在三处的周家人才暂时松口气。
    对两个儿子的请求,周老太爷不以为然,他坚信大明的军队,绝不会让鞑靼猖狂下去。
    随着战事的吃紧,三爷派长子周霖赶回老家,力劝二老并由他护送去京城。
    老太爷本还坚持,可考虑到赵老太太的身体,还有周家最优秀的长孙周霖,坚持只要祖父母不走,他就一直陪着。
    老太爷也就动摇了。
    最后老太爷决定分两批走,否则目标太大,毕竟鞑靼还没打到跟前,两个儿子一文一武都做官,此时举家南迁,传出去恐有损名声。
    首先以给赵老太太养病为由,由周霖护送老太太,姝眉和薛氏母子先行。
    过一段时间老太爷和四爷再去。
    周霖起初不同意,可老太爷一锤定音,绝不再改。
    周霖无奈只能听从。
    想多给祖父留了几个护卫中的高手,又被老太爷以他护送的都是妇孺老幼而拒绝。
    临行前,薛氏又出幺蛾子,她惦记娘家,这次南迁又不好提出带上娘家人,就动了个心眼儿。
    反正公爹还没走,要是鞑靼人打不到这儿,谁也不用担心。她也愿意还住在离娘家近的这儿。
    万一鞑靼人真的要打来了,公爹肯定要走,在那个紧急时候,她再提出带娘家人,想来公爹肯定不会拒绝。
    于是她借口儿子又病了,受不了路途颠簸。求着和四爷下一波一起走。
    赵老太太对她的小心思哪有不清楚的,虽心里有些不快,也不好明说。
    四爷被薛氏私下同生共死的誓言,灌得如同喝足了老酒的青蛙,就差幸福的呱呱呱了!
    当然义无反顾的支持爱妻。
    最后首批去南的主子就只剩了老太太,姝眉和护送她们的周霖。
    于是姝眉在短短不到两年,再一次去往北都的运河码头。
    再没上次的惬意,虽然一路上到处秋意盎然,遇到的人们也没什么异常,姝眉心里却有一丝逃亡的悲凉。
    人类生存本就有不可控的天灾,还非自作出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