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页
    沈清和闻言面色如常,眸里溢满了笑意。
    说是宁野实战经验丰富,不错,的确丰富,不过都是失败的经历,他在林修竹手上还没有得过便宜呢!
    宁野神色一僵,眸里滑过一丝戾气。
    南燕仪仗最前方的一名长相阴柔精致的年轻男子笑道,“本王也是听过七皇子殿下的名声,只是与五王子听的不太一样。七皇子殿下博览群书,这些日子可是做成了好些大事,本王佩服。”
    “听闻林小将军回了镐京,还请七皇子殿下为本王引荐引荐,到时五王子可要一起啊!”
    沈清和看了男子一眼,这人不是南燕王最宠爱的皇子,晏洲嘛!
    这话着实是捅到了宁野的肺叶子上,谁不知晓他比谋划,比武力,比智谋没赢过林修竹。
    宁野瞥了晏洲一眼,隐隐有怒意显现,眼里滑过一丝鄙夷不屑,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晏洲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人了。更别提他还没在林修竹手上讨到好处,宁野冷笑一声,“一定。”
    几人“相谈甚欢”,沈清和垂下眼眸,真是复杂。
    秦筠一笑,“两位殿下请。”
    “殿下请。”两人道。
    “请”,秦筠也没客气,先一步走在了前面。在镐京,他是主,自然不需跟来西蜀的外使客气。
    出乎意料的是刚才呛声宁野的晏洲又落后了宁野半步。
    若是按他们的目的,南燕该是比北疆有底气的多。
    南燕来镐京打的旗号是感谢承和帝庆贺南燕千秋节,顺带着庆贺西蜀新年,祈愿两国友好交往长长久久。
    至于北疆,对于西蜀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其一北疆作为骚扰西蜀边境百姓的一方,本就是违背了誓约。
    其二,他们则是作为败方来向西蜀递降书的,说着是谈判,其实往细里推敲,北疆实际上就是来向西蜀送钱的,本就作为弱方,自然在气势上略低一头。
    但这会儿的站位,叫沈清和有些难以捉摸晏洲的目的。
    其实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的话,就是叫沈清和招待使臣的话也不全是说笑,这不,这会儿沈清和已经跟两国的使臣寒暄上了。“于大人,高大人远道而来,相必舟车劳顿,一定是累坏了。”
    北疆正使笑道,“西蜀风光好,处处开了红梅,下官也不觉着劳累。”这位大人不会讲西蜀的官话,身旁跟随着北疆的译语者,在西蜀也叫通事。①
    沈清和听了通事翻译的话,这才笑道,“大人喜爱红梅,本官倒是可以推荐个地方。”
    北疆正使也笑着颔首答应了。
    沈清和又问南燕正使,“高大人可觉着累了?进了镐京城前面就是驿站了,备了薄酒晚宴,几位大人用了膳后可以在驿站的温泉池中好好泡泡,去去乏气。”
    这回可就用不着通事翻译了,沈清和直接用的是南燕的官话,这还得得益于晏岁时幼时教他的南燕官话,没想到竟用到此处了。
    原本准备为沈清和翻译的通事听到沈清和话南燕官话时瞪大了双眼,祭酒大人竟然会说南燕官话?果然不愧是国子监祭酒。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也是有些震惊,显然也是没有想到沈清和会说南燕官话,他们也没听沈清和提起过这个,这么一来反而是歪打正着,便宜了他们了。
    这会儿他们也与那位通事是同样的想法,怪不得沈清和是国子监祭酒呢!
    作者有话要说:  ①古代就有翻译,当时翻译被称为“蒲义、译语者、舌人”等,不过大部分人都称之为“通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翻译要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的翻译叫做“寄、译”。由此可见,在周朝时期,已经有翻译这门职业了。
    古代的翻译一般的官职称谓各不相同,魏晋南北朝称为“译令使”,隋朝时叫做“通事舍人”,而到了清朝,他们的称谓和现代的翻译越来越相似,当成称为“通译官”。古代的翻译虽然都有官职在身,但官级一般不高,通常情况下就是七品。
    ☆、泼茶香(12)
    沈清和可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南燕正使惊喜道,“大人会讲南燕官话?”
    沈清和一笑,“略懂一二。”
    这哪里是略懂?听这语调,就知晓与他们地地道道的南燕人讲话一模一样了。
    南燕正使还欲再问,就见前方走的晏洲停了下来,“这位大人不知是哪里人?这南燕话讲的标准,叫本王生了些错觉。还有这容色,真是好颜色,你们镐京人都是这般的好颜色吗?”
    晏洲看了看沈清和,又看了看秦筠。语气里是不加掩饰的夸赞,再加之他说的也是磕磕绊绊的西蜀话,秦筠也听了个大概。
    秦筠眯了眯眼睛,不动声色的瞥了晏洲一眼,这位南燕皇子似乎有些图谋不轨?
    其实哪里是图谋不轨,就是秦筠的占有欲犯了。他在对沈清和的事上总是矛盾又复杂的,怕自己扰乱了沈清和的事宜,更怕别人惦记上他。
    易安只能是他一个人的。
    秦筠的神色偏执又复杂,浮现后又立马隐落了下去,叫别人不能窥探得了半分。
    沈清和听着晏洲的话,勾唇一笑,风流肆意,紫色的官袍更显得沈清和矜贵,“下官金陵人。”
    “金陵?好地方。”晏洲赞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