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1页
    他带着两个工人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旋切机”——
    两人将已经锯成段的圆木抬上车床,卡在卡槽内固定住,另一人在另一边摇动手柄,就有切刀慢慢切入木材内部,来回运动数个回合,木材就被“片”成了两半。
    如此反复,大约两个小时的功夫,一段圆木就可以切成完全一样厚薄的木板,再将木板的宽度进行修整,就切出了同样宽度的木片。
    不止是木条,只要调整车床,它就能切出其它形状的木制品:木柱、木条、木板……
    罗兰还好,陪着罗兰一起来的镇长和领民们,见到这不一会儿工夫,偌大的一段圆木就变成了整整齐齐垒在一起的木板。人们禁不住目瞪口呆。
    这速度、这工艺……
    镇长震惊不已,终于开口感叹:“如此一来,我们镇,就能在一个月之内给安德烈大人盖一座房子啦!”
    看起来他早就忘了盖房子的真实目的——他原本以为给安德烈盖房子只是伯爵夫人摆出的态度,只是个幌子。
    罗兰也很满意:给安德烈盖房子确实只是个幌子。
    她真正需要的,是给越来越多涌进位面的“观众”们盖房子,让他们有个容身之所——这样她才能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给留住。
    保尔的到来给她的计划添加了最重要的助力。
    但这时候镇长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保尔,你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在哪里受的教育?这些复杂的工具和机械,你又是在哪里学到的。”
    在镇长心中,对职业和阶层的划分根深蒂固。他就不会称呼保尔为“保尔大人”。哪怕他对这种技术再惊艳,也依旧把保尔当做一名“工匠”来对待——毕竟他可是个镇长。
    这个社会里:教士、贵族和平民,等级可是非常森严的。
    虽然实际上镇长自己也得被划进“平民”这个阶层,但他自诩是被贵族认命的“官员”,自然和保尔这样的普通工匠得划清界限。
    现在镇长就摆出了这样的态度:虽然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工具与器械,但我也有权盘根问底,问问你究竟是什么来历背景。
    这下轮到保尔挠头了。
    他瞥了一眼罗兰,有点儿不太确定自己该怎么回答。
    他大可以说自己是圣彼得堡或者莫斯科附近来的,但在这个时代,俄国的地方发展水平和法国相比,可能还要略逊一筹。
    如果他这么说了,万一这附近真的有人了解俄国的情形,保尔立刻就露馅了。
    罗兰却气定神闲,反正无论保尔说什么,她都得负责帮他圆。
    谁知这时有人插嘴:“这些可不算什么?我在尼德兰的时候,这些工具和作坊都见过,不稀奇。”
    声音熟悉,罗兰又惊又喜,回过头,果然看见了一顶插着羽毛的帽子,帽子一抬,立即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孔。
    “彼得表兄……”
    前一阵子被她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彼得潘,现在终于回来了。
    “在造船的作坊里,木匠天天得把木头削成长长的龙骨,用木片做成蒙板,贴在船身上——没有机械怎么成?大家天天用手锯吗?”
    彼得潘对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都有些了解。他一边说,保尔就一边在旁附和。
    镇长听着,面皮有些微微发红。
    按照彼得潘的说法,他确实有些少见多怪了。
    而彼得潘则完全不在意镇长心里在琢磨什么,他一旦说完,就转身向罗兰致意:
    “米莱迪,彼得潘幸不辱命,给您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消息。”
    第143章 三剑客位面17
    彼得潘是受罗兰之托,踏上旅途,在德·拉费尔伯爵的领地及其四周打探的。
    他回来,自然是给罗兰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消息。
    庄园里,德·拉费尔伯爵的办公室中,彼得潘把他的所见所闻都一一告诉罗兰。
    “您的这个伯爵领总共有七个镇子,庄园附近的甜水镇,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甜水和邻近的四个镇子,镇上的人大多以纺织业为生,余下的大多依靠农业种植。同时也有些人从事贸易,在市镇之间走动,贩卖货物。”
    罗兰点点头,她去甜水镇上亲眼看过,心里有数,知道彼得潘说的是实情。
    “这个领现在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北方纺织中心的兴起,导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纺织户无法与之竞争,他们织出的布匹缺少花色,牢固程度也不好。因此很难卖上价格。”
    “织户的生计因此变得很艰难,从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彼得潘长于观察,将结论说得很清晰。
    罗兰也点点头:“确实如此,所以保尔招募人手盖房子的时候,他们全都跑去当工人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从事纺织,所得的利润远远低于付出体力,所以人们才会跑去帮保尔伐木。
    彼得潘也指出了原因:这里出产的纺织品都是纯色的,牢固程度也不高。
    罗兰自己那一柜子的衣料,就没有多少是本地出产的——棉布和亚麻布来自班加罗尔和果阿;毛呢和天鹅绒来自里尔和鹿特丹,也都是纯色的,但是经由本地巧手的女工在上面制作了精美的刺绣。
    这个时代的衣着风气就是这样,织物都是纯色的,依靠纯手工的刺绣来给衣物增添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