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页
    并且今天跟郑淑珍那边闹这样,村里人都知道了,李静没来,估计是又去亲戚家串门了,所以等后天再去找她吧。
    晚上古兰燕又用一个干净的布袋子装了两袋酥饼,一袋月饼,两块布,和几捆毛线。
    装好了,对着花开道:“开开,这袋子东西你给你小姨带着,他们家过得困难,给菠萝苹果这些没啥用,不如多给他带点实在东西。”
    花开心里有为难,因为日记里没有对小姨的太多记录,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家在哪,不过去姥姥家就能去看小姨,那证明他们在一个村。
    如果这样,估计弟弟应该知道,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弟弟身上。
    她应下道:“嗯,知道了妈,那再给小姨家拿点面和油吧,弄个大点东西装。”
    古兰燕叹了口气:“那不行,你们去姥姥家串门,给你小姨带的东西比给你姥姥带的多,你舅妈心里怎么想?”
    花开还真的没这些经验,但是想想也是,姥姥跟着小舅过,势必是要多给舅舅家带礼物,毕竟舅妈照顾姥姥也不容易,要是小姨太困难,想别的办法帮她就是。
    所以花开点头道:“知道了妈,我听你的。”
    古兰燕准备好带的东西,又把明天要穿的衣服给花开和花庆阳都拿出来放在了炕沿边:“明天你们坐早车去,下午别着急回来,愿意在你姥家玩就住一宿两宿的。”
    花开心里是着急回来干活的,所以嘴上答应,心里想着明天保证回来。
    晚上睡得比较早,也没什么娱乐,花开想着年前要是能挣钱,就给家里买个电视,不过再一想,也不着急,来年要盖新房子,到时候添置一批好家电更适合。
    没想一会,她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弟弟叫了起来,花庆阳很少坐车出门,所以这满心兴奋,早早就起来穿好干净的衣服了。
    他就怕赶不上车,所以紧着叫花开起床。
    花开睡得早,所以花庆阳叫了她,她也就起床穿衣服了。
    收拾好,就吃早饭了。
    吃完早饭,古兰燕给花开十块钱,让她在大客路过乡里卖肉摊子的时候,再买二斤肉给姥姥带着。
    花开应下,也没让古兰燕送,她带着花庆阳去村口等车了。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一大早这路上就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农具去收割了。
    花开和花庆阳礼貌的跟过去的人打招呼。
    快八点了,大客才来,因为姥姥家住的村子叫上黄屯,所以花开在车门口又跟售票员确认一下,车路过上黄屯,这才和弟弟上了车。
    到了车上,一人抱着一个布袋子,花开拿的是给小姨家的,相对小一点,花庆阳拿的给姥姥家的,比较大。
    古兰燕就怕给他们拿筐什么的,半路车晃再倒了撒出来,给他们用布面袋子装好,袋口绑上,这样他们两就一人看住一个就行了。
    车上人不少,这一到年节时候,人就多了,不过后边也还有座位,两人在后边落了座。
    车到了乡里,路过卖肉摊的时候,花开跟售票员打了招呼,下车买了四斤肉,多要了两个塑料袋,给姥姥家和小姨家一家二斤,绑严实了,放在了袋子里。
    里边东西古兰燕都分别包的严实,这肉花开装的也严实,不怕弄别的东西上,都装一起好拿。
    一路上的人上上下下的,因为今天人多,所以到了上黄屯村口的时候,都快九点了。
    两人拿着东西下了车,下车之后花开有点蒙,这也不是个村子啊,在一个石头桥头。
    花庆阳看着发呆的花开:“姐,想啥呢,赶紧走啊。”
    花开赶紧跟上弟弟:“有日子没来,有点陌生。”
    花庆阳边走边道:“可不是,上次来还是过年时候呢。”
    过了桥又走了七八分钟,拐到了一个山后,花开才看见一个不大的村子,也就百十户人家。
    路上没什么行人,就有些孩子三五成群的过去,看见陌生人来村子,都盯着看。
    前世花开没来过这么落后的山村,看着这些孩子,有点心酸,不过也感慨,国家的发展真的很快,这些不是偏远山区,用不上几年,也就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的。
    花庆阳边走边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土房对着花开道:“姐,能看见小姨家了。”
    花开看过去:“估计小姨今个也得下地干活了,也不知道在不在家。”
    花庆阳带着期望道:“希望建军哥在家,建军哥对我可好了。”
    花开这一路上听花庆阳说了不少小姨家的事,知道小姨叫古兰英,丈夫没的早,小姨就一个孩子叫陈建军,跟自己同岁,比自己大了几个月,是个很懂事的小伙子。
    她边走边道:“那你就把建军哥带咱们家住几天去呗。”
    花庆阳高兴的道:“真的行么?”
    花开点点头:“只要小姨让就行,爸妈保证没意见。”
    姐弟两说着话到了小舅古今洲家门口,小舅家是青砖瓦房,不大的三间房,院子倒是不小,不过里边挺安静的,没太多牲畜,就几只鸡在院子里。
    进了院子,里边挺安静的,姐弟两到了门口没直接进去。
    因为不知道有没有人,所以花开先对着里边喊了一句:“家里有人么?”
    “谁呀?”说着话,姥姥蒋凤仙推门出来了,一看见是外孙外孙女来了,高兴的眉眼都笑开了:“你们两孩子咋来了?跟谁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