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念华天真无邪地小脸蛋,东莪无奈地叹了口气,为她冲了一杯淳厚的可可。作为同橡胶一起引入的泊来品,可可至今还是中华朝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对于像杨念华这样的孩童来说更是如此。不过此刻已然达到目的的她虽然咋咋地喝着可可,可嘴上却一点都没有就此停歇下来。却听她紧接着便含含糊糊地问道:“东莪姐,你这次能见到自己的爹和弟弟了吧。”
“恩。”被说中心事的东莪低下了头应道。作为多尔衮与朝鲜公主所生的独生女,“父亲”这个词对于东莪来说代表着许多复杂的含义。从骨肉亲情到国仇家恨都在她身上柔和在了一起。儿时的记忆除了母亲冷漠的双眼以及父亲忙碌的身影外便再没有更多的印象了。老实说,此刻的东莪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不久将要见面父亲。
“东莪姐,你恨我们吗?”杨念华抬起头冷不丁地问道。
望着满脸是可可的小公主,东莪柔柔地一笑道:“我怎么会恨殿下呢。”
“可是我们让你见不到爹爹和弟弟。还打死了你的丈夫不是吗?”杨念华固执的追根究底道。然而她那天真的问题对东莪了来说显然有些残酷。十年之前与现在的杨念华一般大小的东莪同比她大两岁的信亲王定了亲。然而数个月后这位年轻的未婚夫就死在了山东。之后父亲又突然丢下了一家人跑去了关外。现如今东莪已经二十一岁了,却仍然没有出嫁。这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是来自于她的父亲,也来自于她自己。事实上,她也确实已经做好了三十岁去做女道士的打算。一想到这里东莪苦涩的一笑道:“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命吧。”
“可我阿母说人是不能太相信命。”杨念华学着大人的腔调发话道:“如果我是东莪姐的话,我一定会恨拿走我东西的人。”
看着杨念华认真的模样,东莪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被掳去辽东,眼神永远冷漠的朝鲜公主。以前东莪不知母亲为何会那样。现在她明白了,那是原自于国仇家恨。尽管女子无法抗拒武力的掠夺,尽管侵略的狂暴有时会成为爱情与亲情。但母亲却始终格守着她的尊严。这一点东莪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也没有支撑她那么做的动力。于是她无力地摇头道:“可能是我太软弱了吧。”
“我知道,东莪姐喜欢陈公子。”杨念华坏坏地凑上前笑道。东莪听罢连忙涨红了脸惊呼道:“殿下!”可紧接着杨念华却又委屈地摸着自己的肚子嚷道:“东莪姐,咱们停车吧。我想解手……”
第174节 归化城下众将迎驾 九九重阳满人认亲
九九重阳,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骄阳下中华帝国东路军将官、沃儿都宣慰司官员,连同喀尔喀蒙古左右翼、查哈尔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齐聚归化城外夹道恭迎接着女皇的驾临。说起来归化城一带历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时期,这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唐中宗景龙二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便取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由于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于是明王朝便赐其汉名为“归化城”。不过归化城真正受中原朝廷的“归化”还是中华朝的事。而今的这作草原上的明珠已然成为了中华帝国沃儿都宣慰司总督府的所在地。
此时此刻矗立在队伍之首的李虎一边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一边略带急切的向一旁的沃儿都宣慰司总督陈谷子询问道:“陈大人你说陛下的御驾怎么还没到啊。不是说昨天就已经到了绥远吗?”
“李将军不必着急。陛下的御驾可不比军队的骑兵,浩浩荡荡这一路过来,可得花不少时间呢。”陈谷子抚摩着胡须安慰道。
“陈大人说得也有道理。”李虎跃跃欲试地说道:“算起来我都有四五年没见到陛下了。现在还真有些紧张呢。”
“紧张?将军可真是性情中人呢。不过将军这次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想来陛下的封赏将军是躲不了了。”陈谷子宛然一笑打趣道。作为沃儿都宣慰司的总督,陈谷子这些日子以来的心情只能用春风得意来形容。随着帝国军团不断地在草原上控制新的区域,沃儿都宣慰司的实质管辖范围也跟着扩展了开来。更为主要的是,科尔沁部已经联合苏尼特、土谢图等部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在库仑设立总督府。如不出意外陈谷子明年的今天就能端坐在库仑城内处理公务了。虽然相比总督府所处的归化城,库仑城显得又小又贫瘠。但其在政治上及精神上的意义却是非同一般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继元朝之后中原政府第一次在喀尔喀设立直辖的行政机关。陈谷子当然为自己能做这第一任蒙古总督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那里的话。为国守疆戌边本就是我等军人的天职,谈不上功劳不功劳的。再说我们这次也没有抓住卓特巴巴图尔那斯啊。”李虎略带黯然的叹气道。在他看来帝国军团收取喀尔喀蒙古本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让准葛尔人在开战之初就深入到大同则是军部的一大耻辱。虽然中原方面现在已经不再追究那件事情了。但作为一个军人,李虎至今都觉得不亲手夺下卓特巴巴图尔的脑袋,就不能洗刷这一耻辱。
--